白衣天使再出征!廣東調配最強力量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2021-06-30 08:40
來源: 南方日報

白衣天使再出征!廣東調配最強力量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人工智能朗讀:

時隔270多天,廣東再次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硬仗。

這是國內首起由Delta變異株引發的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波及佛山、湛江、茂名等地市,累計報告感染個案167例,其中確診159例,無癥狀8例。

面對疫情,廣東的800余名白衣天使聞令而動,沖鋒在前,支援集中收治患者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下稱“市八醫院”)在“家門口”抗疫,他們科學精準救治,竭盡全力搶救每一個生命。從治病到醫心,廣東醫護人員始終與患者心手相牽。

目前,此次廣州Delta變異株本土疫情確診病例中,危重型、重型患者均已清零,截至6月29日18時,仍在院隔離治療本土感染個案52例,累計達到出院標準轉入出院后健康觀察115例,初步預判基本實現“零死亡”目標。

聞令而動守護家園

5月21日,一通電話打來,正在去出差路上的廣東省老年醫學研究所所長覃鐵和立即掉頭返回廣州,直接奔赴市八醫院——一位75歲的廣州阿婆,在發熱門診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已經收入定點救治醫院。

這已經是他不知道第幾次臨危受命了。作為國內知名的重癥救治專家,他曾參與SARS、H1N1、H5N1、H7N9等重大傳染性疾病的救治,也參與了玉樹地震、天津特大爆炸等災難事件的救治。

2020年1月,他擔任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臨床救治專家組組長兼重癥救治專家組組長,線上線下、白天黑夜,奔波于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和定點醫院。這一次,當警報響起,他毫不猶豫穿上防護服,再次沖鋒在疫情救治一線。

疫情就是命令。當廣東本土疫情拉響警報,醫務人員聞令而動,爭相請戰。“讓我去!”“我報名!”得知選派醫護人員支援市八醫院時,廣州各大醫院的醫護人員立即爭相報名。“這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場,我自愿參與這場生死戰。”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醫務部副科長鄭健斌鄭重寫下請戰書,申請到市八醫院參與一線救治。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了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廣東調派了最強的救治力量。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廣東工作組醫療救治組專家張忠德、管向東、隆云,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覃鐵和、黎毅敏駐點市八醫院,確保把最好的專家、最全的設備、最精的技術、最有效的手段用于患者救治一線。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三醫院,省人民醫院,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10家部屬、省屬、市屬高水平醫院重癥醫學團隊、呼吸病學團隊共計879人進駐市八醫院,極大地充實了救治力量。

不少人在去年就投入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治一線,此刻再次挺身而出,站在了守護家園的最前方。

去年的除夕夜,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司向緊急出征馳援武漢,在漢口醫院奮戰50多天。這次,他再度主動請纓。凌晨收到支援的通知后,他立刻收拾好東西,第二天一早就拎著行李出發。他說:“廣州是我的第二故鄉,這是發生在家門口的戰疫,我想盡自己所能守護好廣州人民。”

省醫老年醫學研究所重癥醫學科主任王首紅去年一直作為駐診專家,在深圳的定點醫院指導新冠肺炎救治。6月3日,她接到命令后,立即帶領3名重癥醫學科醫生、9名護士進駐市八醫院。她說,“去年是幫助別人的家園,今年是幫助我們自己的家園,是幫助自己的家人。”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德叔”剛從遼寧營口支援抗疫歸來,就立即加入國家工作組醫療救治組,“我既是國家工作組的專家,也是廣東醫生,更是一個廣州人。我們要全力以赴,守護自己的家園。”

當疫情來襲,家園一詞,在他們心頭,有著更沉甸甸的分量。

迎難而上科學救治

這一次,白衣戰士們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對手。

Delta變異株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病毒載量高。患者起病急、病情進展快,3—4天就可能轉為重癥。感染者中,上有至92歲高齡老人,下有不足1歲嬰兒,尤其是老年人基礎疾病多,轉重型、危重型比例高。

這些特點,給救治帶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

覃鐵和抵達病房后的第二天,就發起了對重癥病例的討論。“不能等到患者重癥再討論,要提前介入,避免輕癥變為重癥。”他說,老年患者的病情變化非常隱蔽,要求醫生有善于發現的眼光,把握住患者的一線生機。每天,覃鐵和都堅持去床邊查看病人的細微發展變化。“到床邊去看,跟不到床邊看是兩碼事。”

老年感染者大多都伴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覃鐵和就特別叮囑,在為老人開展吸氧支持治療時,氧流量要一點點逐步增加,精細調整,以免有的老人一下子承受不了。

像覃鐵和一樣,在救治中,醫護人員們時刻注意患者的感受,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有的年紀較大的患者因臥床,腸道蠕動減少,排便困難。如果長期無法排便,可能引發腸道菌群移位,加重肺部炎癥反應。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前來支援的醫護人員就每天為患者進行兩次腹部按摩,效果立竿見影,有的患者不久后就能順利排便了。

此次疫情中最高齡的92歲的患者心功能不好,“一只腳踏入了鬼門關”。司向每天密切關注患者的心功能和容量等監測指標,精細計算病人每天使用的藥物與液體,兩三天后,患者的心功能就慢慢恢復了。

在查房時,廣東省中醫院呼吸科主任林琳發現有的病人沒有服用中藥。原來,他們因乏力撕不開中醫湯藥的包裝。她立即叮囑病區護士長備一把剪刀,幫患者將湯藥倒出并加熱好送到床邊。

在此次救治中,國家工作組、省、市專家團隊組成了“聯合部隊”,“聯合作戰”讓患者得到最佳的救治。

一位80多歲的重癥患者不但曾經腦梗,還患有鼻咽癌和糖尿病,氣管插管15天,其中9天使用了ECMO(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心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徐永昊和市八醫院劉瑩帶領團隊聯合治療,每天還有國家組的隆云、張忠德和省級專家黎毅敏、覃鐵和等“大咖”查房。“救治天團”的保駕護航下,這個患者順利脫機,恢復良好。

在國家工作組和省、市專家的指導下,此次應對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的救治,更加強調俯臥位和預防性抗凝治療。

“別小看一個姿勢的改變,從躺在床上改成趴在床上,患者的肺部通氣血流灌注能夠得到明顯改善,還可以減少縱膈和心臟對肺的壓迫。”市八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李粵平說。

在救治中,醫護人員更加注重實事求是,謹慎用藥,一切都以實際治療效果為標準,最大限度避免對病人造成可能的損傷。

管向東說,此次疫情救治中,治療用藥更加謹慎,盡可能選擇對病人損害較小、對患者有切實幫助的藥物。“盲目地憑經驗給患者增加任何似乎有用的藥物,反而可能會給病人帶來損害。”

與此同時,一切對患者的康復有幫助的方法,專家們都積極采用。

一個80歲的老年患者因為曾患腦梗,右側肢體無力。來自省中醫院的針灸專家就為他進行針灸,同時康復專家就讓患者在床上使用器械“踩單車”、中頻治療。很快,患者的肌力就恢復了。

溫情關懷愛滿病房

突然遭遇疫情,住進隔離病房與家人分離,許多患者陷入焦慮。醫護人員竭盡所能地為患者帶來信心與希望。

在重癥隔離病區,有一位60多歲的患者非常緊張,做床邊B超檢查都渾身發抖。作為神經科醫生,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余健敏細心地觀察到了這一點。她拉著患者的手,輕聲與他談話,不斷鼓勵他,患者的緊張情緒得以緩解。

雖然戴著護目鏡,穿著防護服,但是患者還是記住了余健敏的聲音。此后每次聽到她的聲音,這位患者都特別配合。

這次疫情的感染者中,老人和孩子比較多,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足,身旁又沒有家人照顧。醫護人員用自己的溫柔和細心,為他們提供周到的幫助。

有一天,重癥隔離病區里一名63歲男患者病情剛稍微好轉,還不會說話,在紙條上寫下想喝茶的愿望。如何將茶帶進隔離病房?如何保證達到院感控制的要求?患者喝茶是否會帶來意外風險?

小小的要求,實現起來卻困難重重,省醫院心外ICU二科護士王鈺儒卻堅持想滿足患者的這個愿望。為此,覃鐵和團隊專門召開了一次會議探討如何實現患者的愿望。

經過充分評估風險后,王鈺儒泡好單叢茶帶去醫院,用醫用密封瓶帶進隔離病房,再倒進一次性杯子給他喝。“當病人喝完茶后,眼睛里都有光了。”王鈺儒很欣慰。此后的治療,這位患者都非常配合。

覃鐵和的團隊中,省醫老年重癥ICU護士梁秀娜有自己的工作“秘籍”。不忙的時候,她總是待在老年患者的病床前,陪病人聊聊天,跟病人說說話,推著他們出去走走,呼吸新鮮的空氣。“病人的心情輕松,康復的意志力會更強。”梁秀娜說。

市八醫院隔離五區收治了幾個小朋友,1到10歲的都有。對于離開爸爸媽媽的小朋友,醫護人員們擔當起了孩子們的“臨時媽媽”,竭盡所能送上關懷和溫暖,讓他們不感到孤單。

有的孩子習慣睡前喝牛奶,護士就將自己的牛奶給他喝。孩子們想媽媽了,醫護人員就立刻和他們的媽媽取得聯系,讓他跟媽媽視頻聊天。

一個3歲的小男孩,跟著70多歲的爺爺一起住進醫院,由于入住時間緊急,沒有帶任何生活用品。然而老人家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也不會網上購物,護士們就為他提供生活用品。

有個7歲多的小女孩獨自一個人住在市八醫院的隔離病房。護士們就充當起了她的臨時媽媽,幫她洗澡、洗衣服、扎頭發,陪她讀故事書、畫畫,陪她聊天。

“六一兒童節快樂!”6月1日,市八醫院駱燕瑜和李沛霞護士端著蛋糕和小禮品來到小朋友床旁。“謝謝阿姨!”孩子們個個開心得手舞足蹈。

“兒童節是每個小孩都憧憬和期待的節日。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小小的努力,讓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擁有快樂的兒童節。”她們說。(南方日報記者 李秀婷 黃錦輝 余嘉敏 朱曉楓


[編輯:黃春才]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天天久久久精品精品 | 色偷偷8888欧美精品久久 | 亚洲97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另类 | 亚洲一区AV在线播放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第六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