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帶著“抗疫”關鍵詞的一年多,羅湖11個驛站,截至目前接待約3.6萬人。
在建黨100周年之際,記者采訪了羅湖各驛站工作人員。采訪過程中,每一個講述者無不滿懷感慨,盡數那時的日子,仿佛歷歷在目。“門口的愛心提示卡”、“隔著馬路的揮手”“隔離期的元宵節湯圓”、“臨時學的感恩舞蹈”……盡管時光逝去,盡管目前有些驛站已撤離,但曾經的感動和溫暖卻永存在每一個你我之間。驛站醫務人員、消殺人員、志愿者和隔離人員之間,每一個小故事、每一個小細節,一直都在。
為獻禮建黨100周年,今日起,深圳新聞網開設專欄,報道羅湖健康驛站的“小驛站”“大合力”故事。
“一切為民者,則民向往之”。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羅湖的疫情常態化防控仍在繼續,羅湖健康驛站的故事也每天在發生著。驛站工作人員在自己的崗位上繼續用情用心用力地服務群眾,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用服務的精準度刻畫出了民眾的滿意度。
抗疫“驛”線|安心驛站:走出驛站的她希望成為抗疫志愿者
講述人:羅湖區人民醫院護理部干事 魏曉薇
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忙碌了一整年的我,正打算享受著和家人春節團聚的歡喜熱鬧時光,突然接到通知,得立刻去羅湖安心驛站。當天,我和小伙伴立即匆匆背上行囊,那時我們還沒那么了解“新冠”,大家都還比較恐懼。伴隨著害怕的心理,我們立刻行動,臨時搭建起密切接觸者觀察區,這是羅湖第一個健康驛站。當天,我們就接待了第一批14名密集接觸者。
第一位來安心驛站住下的是一名在武漢醫院實習回深的實習護士,當時她母親也在安心驛站隔離觀察,隔離結束后,她對我們說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我出去后,能否加入志愿者隊伍?”當時聽到這句話很感動,熱淚盈眶,感覺自己的工作人認可被理解。
后來驛站開始接收境外人員,那時我們驛站工作人員基本上每天都是24小時連軸轉。記得有一名留學生到驛站時,她情緒不穩定,我們問她什么問題都不回答,也不肯出房門,情緒很抵觸,當時我們很棘手。后來偶然說話中我們得知她姑姑也是護士,于是我從這個切入點入手,聊護士工作之類的話題,才拉近了與這位留學生的距離。她上網課擔心網速不好我們幫她找最好的網速的酒店,她出驛站時我們幫她聯系家人遠遠見面……驛站的工作人員齊心協力服務好每一位這里的“客人”。當時,密接者醫學觀察點共有醫療組、疾控組和后勤保障組 3 個工作小組,我們分工明細,各司其職,就像是一支強而有力的抗疫阻擊小分隊。
那段日子里,我們彼此溫暖彼此,彼此給彼此力量。安心驛站密切接觸者觀察區累計接收157名密切接觸者,工作井然有序。記得起初清潔阿姨不敢去搞衛生時,我穿好防護服做好消毒帶著她們一起搞清潔工作;記得疾控中心的尹強兵醫生,妻子生產時不能陪在身邊;老家在湖南的護士蔣玲玲,她不敢告訴家里人自己在隔離區工作,每次家人要跟她視頻時,她都以正在上班等理由推脫掉.....
元宵節時,后勤保障組手工做湯圓 ,為隔離人員送上一份溫暖。期間的大部分隔離人員也很配合我們的工作,隔離結束給我們發感謝信,留下愛心的小卡片等。
在驛站的日子,當時并不覺得辛苦,但記得第一個星期結束時,我體重瘦了五斤?;貞浧疬@些,覺得自己很有用,覺得我們很有用,便讓我有了無窮的力量。
整理:深圳新聞網記者 李慧 彭桂紅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