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游戲截圖
深網評論員 婧歆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要求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控制使用時長,防止網絡沉迷。8月3日,騰訊發文稱將從王者榮耀試點,逐步面向全線游戲推出“雙減(減時長、減充值)、雙打(打擊身份冒用、打擊作弊)、三提倡”新舉措。
網民年齡趨向低齡化是近年來網絡游戲用戶群體最大的變化。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其中年齡10歲以下的占3.1%,10-19歲占13.5%,即有1.6億多網民年齡在19歲以下。
騰訊此番提出了全行業進一步強化游戲防沉迷系統,控制未成年人游戲總時長;深化對游戲適齡評定和實施機制的研究;全行業討論全面禁止未滿12周歲小學生進入游戲的可行性等倡議。事實上,近20年來,我國一直在完善預防未成年人網絡防沉迷機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沉迷網絡游戲的未成年人數量依然呈現逐步上升態勢。
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戲,家長對孩子缺乏陪伴、疏于管理;在他們接觸游戲初期沒有接受正確的引導和規范;日常生活中未能滿足孩子的社交需求;網絡游戲之外難獲得成就感等,都是重要原因。還有些家長自身也愛玩游戲,不能做到以身作則。事實證明,禁止未成年人玩游戲實行起來難度并不小,“一禁了之”并不是最佳的解決辦法。
當前未成年人的生活場景幾乎和網絡密不可分,新媒體在未成年人日常生活中的滲透力也越來越強。疫情尚未結束,學校正處于“復學”階段,線上教育成為了“特殊時期”不停學的重要手段。家長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第一位老師,有專家認為,應通過社區教育、家校聯動等方式提高家長對于媒介素養的認知,把家庭、社會力量納入未成年人的媒介素養發展之中。
因此,與其絞盡腦汁思考“如何禁”,不如給他們高質量的陪伴,引導孩子培養其他興趣愛好,從興趣中獲得成就感,才能更有效地減少他們對網絡游戲的過度依賴。當然,家長也要做到以身作則,不要在孩子身邊玩一直手機。
未成年人網絡沉迷治理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家校積極履職,共同為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的網絡環境,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相關報道:
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發布 我國未成年網民達1.83億人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