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通知,要求所有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的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防未成年人沉迷網游持續引發關注……
但在9月6日,話題#花33元租號打2小時王者榮耀#沖上熱搜。
據央視新聞報道,網絡上可以通過租號、買號等途徑繞過監管無限制玩網游,游戲賬號租賣已形成灰色產業鏈。
當晚,@騰訊游戲回應,賬號租賣嚴重破壞游戲實名制和未成年人保護機制。
未成年人租號玩游戲?
記者親測:“很順暢”
目前,不少游戲平臺只是在游戲登錄時驗證了賬號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并沒有驗證游戲賬號和使用者身份之間的關聯。
據江蘇廣電總臺“我蘇特稿”消息,在某購物平臺,輸入“手游租號”等關鍵詞便可以輕松查找到大量的租號商家。租號時間往往以小時計價,在一些店鋪,每小時的最低價格甚至不足1元。
在一家銷量過萬的店鋪,店家發來商品鏈接,購買后登錄游玩不受任何限制。而在第二家店鋪,店家則直接表示“我們的賬號都是成年人的賬號”。
有商家在銷售過程中非但不主動核實買家的年齡情況,甚至將“無防沉迷”作為賣點之一。
防沉迷系統升級史:
技術手段并非終點
2007年起,防沉迷系統啟動。有媒體梳理出一條防沉迷系統的升級史:
最初的要求是所有的網游玩家需要身份驗證,然而當時的防沉迷系統并沒有與公安系統聯網,網上的身份信息泄露現象泛濫、身份證生成器隨處可見;
而后各大游戲廠商收緊了防沉迷舉措,未成年玩家用父母的身份證注冊游戲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
直到國內部分游戲廠商實行了“宵禁”“夜間巡航”“人臉識別”“識別定位”等措施,大部分的未成年玩家才真正有效地被監管起來;
不過新的問題隨之而來——租號、借號、買號等產業趁機蓬勃發展,利用斷網來規避防沉迷,網上防沉迷破解教程傳播甚廣......
據北青-北京頭條消息,多位網絡安全專家呼吁,通過生物識別的方法,比如最常見的就是人臉識別來進行驗證,有助于提高防沉迷系統的可靠性。
但有業內人士指出,每次進行人臉識別,游戲廠商都需要付出成本,一般的小游戲廠商根本承受不起。目前,也只有少數游戲大廠全面接入了這個系統。此外,還有各種漏洞和租號行為。
可以看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合作、監督。技術層面只是提高了未成年人的準入門檻,但引誘未成年人沉迷游戲的因素依然存在。
來源:中國青年報、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