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9月9日訊(記者 李慧 通訊員 謝粵蕾)9月9日,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深圳市羅湖區召開慶祝第37個教師節大會,表彰區教育戰線上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總結回顧區教育事業發展取得的成績,其中,20個單位、1943名個人受表彰。
20個先進單位、1943名模范個人受表彰
會上,羅湖區委書記羅育德,深圳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水發,羅湖區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黨組書記、代區長范德繁等領導出席大會并為深圳市十佳校長、2021年市級年度教師、2021年區幼兒園年度教師,三十年教齡教師、功勛園丁、教育先進單位、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和優秀教師等代表頒獎。
大會授予深圳市羅湖區翠園初級中學等20個單位為“教育先進單位”,朱先云等10人為“區功勛園丁”,韓青、劉院英2人為“年度教師”,許諾等10人為“年度教師”提名獎,張秀娟為“年度教師”特別提名獎,韓冬青等4人為“教育系統特別奉獻獎”,阮小羅等158人為中小學“先進教育工作者”,王蘇粵等595人為中小學“優秀教師”,喬學軍等355人為中小學“優秀班主任”,林鳳等138人為幼兒園“先進教育工作者”,溫泉等226人為幼兒園“優秀教師”,唐亮蘭等207人為幼兒園“優秀班主任”,劉素華等35人為“優秀督學”,黃鑫煥等35人為“優秀視導員”,劉續芳等167人為滿“三十年教齡”人員。全區共計表彰先進個人1943名,先進單位20個。
現場,溫情感人的教師節短片《老師,感恩有您》及祝福視頻在展現羅湖教師們的風采的同時也讓現場的老師們動容。隨后,伴隨著悠揚的旋律、美妙的歌聲,來自翠竹外國語實驗學校的學生們帶來合唱歌曲《感謝老師》將現場氛圍點燃。
“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作為老師代表,榮獲2021年度“深圳市年度教師”稱號的韓青在現場向全體老師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情懷和教育理念。她表示,對羅湖,她初心不忘,情懷永在,未來將與各位羅湖教育人,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努力開創羅湖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為建設“灣區樞紐,萬象羅湖”譜寫屬于羅湖教育人的壯麗詩篇。
過去五年超額完成幼兒園“5080”改革目標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是羅湖開啟“灣區樞紐、萬象羅湖”建設的奮進之年,同時羅湖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也已拉開帷幕。
近年來,羅湖區致力打造以精致、創新、優質、品牌為特質的羅湖“精品教育”,全面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優異成績。
羅湖區始終堅持“把最優的資源、最好的地塊、最大的投入用在教育上”,確保教育優先更加鞏固。在推動羅湖教改不斷深化過程中,羅湖全面推進集團化辦學、“思樂課堂”、特色課程體系建設等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獲評全國“第六屆地方教育制度創新獎”第一名,“2021中國公平教育百佳縣市”第七名。過去五年完成了17所學校新改擴建,新增學位10510個,超額完成幼兒園“5080”改革目標,實現轄區所有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有學上”。
此外,羅湖教育與市屬高水平學校開展全方位教學合作,高考優先投檔率、本科上線率逐年提升,音樂、美術、體育等教學更有特色、更有優勢;高標準選聘學校領導班子,大力引進高層次教育人才,全面啟動“領鷹工程”計劃,建立名優教師“梯級培養”機制,教師隊伍能力水平全面提升;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區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堅持始終奮戰在教育教學、疫情防控兩條戰線,今年暑假期間老師們犧牲休息時間,高效、有序、安全推進學生疫苗接種工作,用辛勤的汗水為孩子們構建起了疫情防控的堅強屏障。
羅育德向全區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節日問候和崇高敬意,他表示,教育已經成為羅湖的一塊“金字招牌”,希望羅湖廣大教師們要涵養為師之德,帶頭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用自己的高尚品格和人格魅力,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力行篤學之風,在學習、處世、生活等方面給予學生幫助和指導;常懷大愛之心,堅持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善于發現每個孩子的長處和閃光點,讓所有學生都成長為有用之才。
“十四五”期間新增57所園校、超3.8萬學位
據悉,接下來,羅湖區將繼續做好教育工作,在新征程新定位中找準教育發展的新坐標,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以落實“雙減”為契機加大教育綜合改革力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堅定不移落實教育優先戰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在“十四五”期間新增23所幼兒園、0.8萬個學位,新改擴建公辦義務教育學校34所,新增3萬個學位以上,為教育公平優質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教育治理體系改革,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督導和質量監測機制,激發學校提高辦學水平的內生動力;深化教師管理制度改革,深入實施“領鷹計劃”,完善名優教師梯級選拔、培養、攀升機制,建設更多名師、名校長、教科研專家工作室;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加快現代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形成多樣化成才的教育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生學習的能力。
同時,落實關心關愛教師各項舉措,為教師的工作、生活、成長提供良好保障,不斷提升教師的獲得感、幸福感、成就感,確保引得進好老師、留得住好老師。大力宣傳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形成人人關心教育、支持教育、貢獻教育的生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