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網評論員 梁煖
如果有避坑指南的話,我想“泡水車”這個關鍵詞一定榜上有名。有經驗的老司機,都會口口相傳一條定律,那就是千萬不要買泡水車。據河南省汽車行業商會統計,鄭州市泡水車已超過40萬輛。而這些“泡水車”,相當一部分直接進入了市場。自7月30日首場河南水淹車專場拍賣開始以來,鄭州已舉辦數十場水淹車專場拍賣會,參與拍賣的主體多為二手車商和維修廠。
暴雨過后,數十萬輛“泡水車”停車場的航拍視頻已經足夠震撼。盡管新聞報道中將這次暴雨災害中的水淹車等級劃分、泡水程度、關于“泡水車”的維修技術更迭做了說明,但很明顯,還是不能消除消費者的疑慮。還有一條“泡水車”的新聞得結合起來看,9月11日,鄭州隴海高架發生車輛自燃事件,當事人還原車輛自燃事件經過,稱其駕駛的車輛剛買還不到一年的新車,在720特大暴雨災害中被淹,才使用不到一周,就發生了自燃的情況。可以說,每開一輛“泡水車”,都是拿命在賭博。
每一輛二手車,更像是一個盲盒。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我們最擔心的,就是經過“洗白”和“翻新”,“泡水車”就可以改頭換面出現在消費者面前,而不知情的消費者,最為倚重的安全和系統穩定,只能說押寶押在了商家的良心和自己的運氣上。
目前國內并沒有明令禁止“泡水車”的銷售,對于“泡水車”安全隱患多和事故頻發的現狀,不能只靠車主的買車攻略和后期維權。要打消消費者的疑慮,需要更加公開透明的操作,讓每一輛銷售的“泡水車”都有溯源操作,告知消費者汽車更換的零部件和電子系統維修情況,明明白白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才能不讓人談“泡水車”色變。
文字:梁煖
主播:金洪竹
剪輯:戰旗
相關報道:
30個紅色預警同生效!河南多地市民未雨綢繆,高架橋變“停車場”
往期內容:
深網觀察 第481期|學校收集家長職務信息,是不是真的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