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0月1日訊 (記者 曹園芳)中文教育作為深圳國際預科學院(以下簡稱深國預)的辦學特色之一,每年9月的“中華文化月”都是深國預的傳統,同時,深國預也以這種形式來為祖國慶生,讓“中國化”根植于師生心中。
今年“中華文化月”的主題是“多彩中國、繽紛山河”,和往常一樣,活動以House(分院)為單位展開,深國預的4個House分別代表了巴蜀文化、中原文化、嶺南文化和吳越文化。“地理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意識或精神的基礎。這次活動,學生選擇了四個地域的四種不同文化,通過表演、游戲、美食等方式向全校師生展示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對他們而言,既有樂趣,又意義非凡。”中文老師Trisha Zhao介紹到,這不僅僅是一次中華文化的視覺盛宴,更是一個讓學生建立起中國各個地區文化之間、中華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間的聯系,培養家國情懷和世界胸懷的難得機會。
在深國預的中華文化主題演出中,古典詩詞、古典音樂和舞蹈融合現代元素予以呈現。同學們用《彝族舞曲》《大魚》《浪人琵琶》《媚》等絕美舞蹈,詩歌朗誦《成都府》,原創歌曲《故事》,師生協作作品《廣寒謠》等詮釋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創新。
深國預的外教老師們同樣熱愛中華文化月的傳統,身著唐裝、漢服,興致勃勃地參與到活動中來。Violeta老師有著跨文化成長和生活的背景,作為中國媳婦的她,身著紅色旗袍來到現場,在她看來,學習本民族的文化是自我身份認同的一部分。出于這個目的,她曾帶領深國預的孩子們去貴州苗族和侗族地區體驗“無墻課堂”,“作為國際學校的學生,將來要成為世界公民,那么要進行跨文化交流的時候得首先從了解自己的文化開始。要認識自己的根源才能去了解別人的世界。”
“深國預17年的辦學歷程,向人們展示:她是一所與世界連接的學院,她所培養的學子走出國門,到世界名校,在最前沿的科技領域研習與翱翔,這些年輕學子同時也是傳播偉大的中華文明的使者,在探索的過程中了解和認知自己。”深國預創始人傅騰霄院長如是說。
據了解,傅騰霄院長還親自擔任主編,聯合深國預的中文老師們,共同編纂了一套七冊百萬言的《中華國學精粹》。中國文化教材跨度較大,從先秦、元明清到近現代,不但包括文、史、哲、經諸類,還涉及中國的書法與繪畫,把學生中學階段的傳統文化學習,作了進一步的深化與系統化。此外,中文組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將中國古代詩歌、文言文等穿插到中文課堂中和文學社團中,令學生時刻浸潤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