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有用戶在網絡貼出截圖稱“iOS版微信在后臺反復讀取用戶相冊”。根據用戶描述,新版iOS15的“隱私”功能有“記錄APP活動”,可以存儲7天內APP訪問位置或麥克風等數據,該用戶發現,微信在用戶未主動激活應用的情況下,在后臺數次讀取相冊,每次讀取時間40秒至1分鐘不等。
對此微信回應稱,當用戶授權微信可以讀取“系統相冊權限”,為便于用戶在微信聊天中按“+”時可以快速發圖,微信使用了該系統權限。上述行為均僅在手機本地完成。最新版本中微信將取消對該系統能力的使用,優化快速發圖功能。
按照當今的技術,讀取相冊中最新照片需要零點幾秒?半夜讀取完,用戶在微信界面發圖時就不用再次花時間讀取了?僅在手機本地讀取就不是侵犯隱私了?聽君一席話,勝似一席話,微信可以說發揮了廢話文學的精髓。過度請求,反復讀取,在凌晨用戶入睡的時候還打著“為你好”的名義侵犯個人隱私。被發現居然還理直氣壯,這套說辭,不得不說帶著“大廠”對“技術小白”的傲慢。如果不是心虛,新版本取消這個功能是為什么呢?
讓手機 app擁有最小權限這個愿望,實現起來真的挺難的。很多app用戶隱私和操作體驗上永遠有兩幅面孔,不同意便不能使用,此前某“大佬”說國人愿意用隱私交換便利,實際情況卻是,多數用戶不得已甚至不知情地交出了自己的隱私,幾乎沒有選擇。此次被點名還有淘寶和騰訊 QQ兩家app,同樣的操作,頻繁讀取用戶相冊。精準到觸目驚心的推送揭露了這些app的真面目——盈利,被讀取的個人隱私用到了哪里,也不言而喻。
用戶想要的其實很簡單, app使用過程中需要哪些授權請明確提出,在使用時保留必要的邊界感和對隱私的尊重。APP需要盈利可以理解,但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靠間接販賣用戶隱私獲利,不失為最下策。對于一個真正安全好用的App或者其中一項功能,愿意付費使用的用戶也不少,為什么非要揪著用戶的個人信息不放,以至于不給其他選項呢?
數據顯示,有關部門在2021年6月對全國移動App進行了個人信息合規性抽樣檢測后發現,85.91%的App存在“違規收集個人信息”問題,此外,“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App強制、頻繁、過度索取權限”等違規情況也較常見。
數月前,工信部曾下架一批侵害用戶權益的app,其中就有反復整改后依舊存在問題的。如何把握好用戶數據使用與隱私的保護,是目前互聯網公司急需正視的問題,相關監管部門不妨也緊盯這幾個頭部 app,讓用戶獲得更多的主動權。
文字:梁煖
主播:金洪竹
剪輯:戰旗
相關報道:
你的個人信息安全嗎? 多部門調查顯示,手機App成個人信息濫用重災區
往期內容:
深網觀察 第496期|新能源車上高速反而“腿短”跑不遠 誰之過?
深網觀察 第494期|日租男友/女友?現實版“危險”關系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