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0月1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莊瑞玉)深圳在一線城市中人口結構最年輕,對95后人才的吸引力位居全國第二!15日,智聯招聘和澤平宏觀聯合推出《中國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報告顯示,在“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強中,北京、深圳、上海居前三。
人口是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青年人才更是第一資源,隨著人口紅利消逝、人才價值日益凸顯。研究發現:“95后”更向往發達城市,一二線城市人才集聚、三四線人才流出,這預示著中國未來人口流動尤其青年人才流動的都市圈城市群化趨勢。
報告指出,從95后人才吸引力指數看,深圳對95后年輕人才的吸引力超過上海,位居全國,北京、上海分別位居第一和第三,廣州、杭州、南京、成都、蘇州、武漢、鄭州位居前十。深圳在一線城市中人口結構最年輕,15-59歲人口占比為79.5%,高于北京、上海、廣州的68.5%、66.8%、74.2%。并且根據報告選取的創新和文化指標,深圳在前20強中分別排第一和第二,同時深圳擁有低于北京和上海的落戶門檻,隨著人口承載能力受限,年輕人才在深圳收緊落戶門檻窗口期也將積極搶占人才高地,創新的產業結構、豐富的文娛活動、更低的落戶門檻吸引年輕人到深圳就業。
細分來看,在創新方面,每萬人專利授權數量前十的城市是深圳、中山、珠海、蘇州、佛山、東莞、廣州、南京、北京、杭州,粵蘇兩地創新活力較強。深圳每萬人的專利授權數量達124個,是唯一數量過百的城市,作為全國的創新創意大都市,在優越創新環境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GDP比重已經超30%。在高學歷人才方面,95后碩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前十是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南京、廣州、武漢、西安、天津,北上深作為一線城市對高學歷人才集聚效應明顯,合計占比26.9%。在收入方面,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十的北京、上海、蘇州、杭州、廣州、寧波、南京、紹興、深圳、嘉興,除一線城市外均位于長三角地區,江浙一帶城市居民富足程度高。
值得注意的是,一線城市對95后聚集程度更高,95后人才凈流入占比為均高于總體,并且95后人才從廣州凈流向深圳,一方面,廣州、深圳地理位置較近,文化相近,人才流動方便;另一方面,深圳經濟發展潛力和創新動力高于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