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各類醫療美容廣告亂象,已成為不少有關部門的共識。11月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 (下稱 《指南》 ),對于制造“容貌焦慮”,將容貌不佳與“低能”“懶惰”“貧窮”等負面評價因素做不當關聯或者將容貌出眾與“高素質”“勤奮”“成功”等積極評價因素做不當關聯等廣告行為,將予以重點打擊。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現在流行的白瘦幼審美、純欲風改造、精靈耳追求,很大一部分都來自于醫美廣告的營銷。擁有社交需求的人類,想要在消費主義和顏值經濟的思維沖擊下,保持一絲理智有多難?社交媒體上,醫美廣告會告訴你,你看到的某某女明星又美又颯,丑小鴨變白天鵝,不是因為她自身的才藝或者努力,而是因為她用了哪一款美容產品或者做了什么保養;地鐵和公交車上的廣告牌,則會告訴你,變美變好看,才是成功的便捷法門,只有上了醫美這趟車,才能走上人生快速路,擁有生圖能打的“精修”人生;各種熱搜名詞如A4腰、漫畫腿、反手摸肚臍、AI建模臉、高顱頂則是不遺余力地制造各種“容貌內卷”,仿佛不夠好看、身材不好便不配出現一樣,丑即是原罪,好看即正義。這已經不是導向不正的問題了,而是心思都歪到天上去了,為了錢,臉都不要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無可厚非,錯就錯在部分醫療美容廣告把變美變好看這件事轉換成了非黑即白的概念,不好看=低能、懶惰、貧窮?好看即正義,一路綠燈?這些醫美廣告把財富密碼與造富神話變成模板化的套路,把社會生存法則以及個人的情感、職場際遇簡化成了一場與自身樣貌、身材的斗爭,這是作惡。
同時,部分醫美廣告里,還有著虛假宣傳的一面,如小腿神經阻斷術,這樣切除神經,且傷害不可逆的手術被一些醫美機構包裝成“漫畫腿”必選,是“微創口高持久性”的優質瘦腿方案。要變美,有時可能得搭上性命。去年,香港一女生赴韓整容,最終倒在了手術臺上再也沒有醒過來;今年5月,33歲的女網紅小冉因抽脂手術引發感染,兩個月后搶救無效去世......這也是 《指南》里要求打擊“宣傳未經審批、備案的診療科目和服務項目”的重要原因。
審美本來就是多樣的,美不止一面,真實也是一種美,健康更是好看的基礎。警惕醫美廣告的套路,才能不被pua。隱藏在醫療美容后面的,還有無證經營、相關人員無從業資格等三無情況,不能讓消費者進入美容手術房間時,把性命都交給未知。變相規避法律責任、打著專業人士旗號誤導消費者的醫美廣告也不在少數。 《指南》發布后,監督部門也請繼續給各類廣告亂象下重拳整治,將“不當關聯”捋清楚,治治制造“容貌焦慮”背后的貪婪病。
文字:梁煖
主播:金洪竹
剪輯:戰旗
相關報道:
沖上熱搜!10億次閱讀量!8成95后有容貌焦慮?!男性醫美花費驚人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