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深圳法治發布平臺】
“發布法治聲音,助力雙區建設。”
——趙廣群【廣東微眾(鹽田)律師事務所主任】
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1月6日訊(記者 張玲 馮牧原 林恒鑫 翁任瑩 童小晉)趙廣群,廣東微眾(鹽田)律事務所的主任,微眾律師務所的創始合伙人,深圳市七屆人大代表。趙廣群在中南政法大學讀書時學的是經濟法,畢業時還是包分配年代。他回到家鄉,被分配去了教育系統,和專業關系不大。幾年后,趙廣群回歸本行的時機來了。
2002年開始,中國的律師制度發生了變化,律師資格考試調整為國家統一的司法考試,更加重視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以及法律從業人員專業化。“我感覺我們法律職業的春天來了,也是出于對自己法律專業的情懷,我尋思著還是要干回自己的專業,于是就來到了深圳這片熱土。”
趙廣群律師相信,法律人的春天來了。
在深圳,一切從零開始
第一個法律顧問單位來自首宗法援案件
回憶起剛做律師時,趙廣群還是頗多感慨。深圳對他而言,是一個全新的地方,他既沒有人脈也沒有任何事業基礎。趙廣群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事”。入行之初,他被司法局安排到社區駐點值班,接的主要是法律援助案件。“我的想法就是,我把每一個案件都做到極致,很小的糾紛我都花費很多的精力去做好。我記得,我的第一個法律顧問單位就來自我的第一個法律援助案件。”
這宗法律援助案件只是一個案情很簡單的勞動爭議案件,開庭后,他作為勞動者的法援律師跟企業負責人交流,力促雙方和解。事后,該負責人告訴趙廣群,他被趙廣群說的一句話打動了,于是接受了調解。第二天,這位企業負責人主動打電話給趙廣群,要聘請他做公司的法律顧問。這個案件給了年輕的趙廣群一個很大的鼓勵。
2021年兩會期間,趙廣群律師接受深圳新聞網記者的采訪。
后來,趙廣群在法援值班時遇到一件至今難忘的案子。一個獨臂殘疾人用僅有的一只手捂著一只眼睛,一進門就跪在他面前,說“您一定要幫助我!”趙廣群把他扶起來之后,了解到,這個殘疾人平日靠撿破爛為生,他推著推車在馬路上被一輛車撞了,車上的人下來把他打了一頓,眼珠子都打了出來。趙廣群把這位殘疾人的遭遇上報了司法局,司法局決定為其提供法律援助,從案件涉刑事犯罪部分的偵破,傷情的鑒定以及賠償,都一一落實到位。
趙廣群的回憶閘門被打開了。他說,其實,這個殘疾人的經歷也感動了自己。本來作為殘疾人是可以獲得政府救助,生活安穩基本沒太大問題,但是因為不想成為社會的負累,更希望憑自己的力量養活自己,所以決定出來工作。這位殘疾人朋友后來這樣跟趙廣群說,在人生最困難的時候能夠碰到趙廣群這些法援律師,以后他要更努力。就是這些看似普通的案件,一直激勵著趙廣群,“我在事業上的追求,包括自己品質中的韌性、耐力,也得益于我的每一個當事人,得益于他們帶給我的這種精神。”
青年時期的趙廣群。(本人提供)
學生時代遇到良師
一堂課一席話打開看世界的“窗”
在趙廣群的法律從業生涯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法律人是誰?趙廣群的答案是,一個是中南政法的教授徐國棟。徐國棟博古通今,他的課為年輕的趙廣群打開了很大的一扇窗。趙廣群也去過徐國棟教授的家,每一面墻全都是書架,整個家除了書還是書。這種言傳身教的感染力,讓趙廣群受益終生。
另一個對趙廣群影響較大的法律人是刑法界大名鼎鼎的張明楷,當時是中南政法大學法律系的主任。趙廣群在學校大排檔偶遇了張明楷主任,點了一份蛋炒飯。趙廣群一高興,就和張明楷主任坐到一起聊起了天。這種交流是一種平等的交流,無論趙廣群提什么問題,他都會不厭其煩認真回答。工作以后,趙廣群在刑法方面遇到困惑,都是從張明楷的著作中尋找答案。
趙廣群從微眾律師事務所總部所在的高樓往外看,從這里出發,新征程就在腳下。
促進法律服務均衡化發展
率先建議在鹽田開分所得到認可
成為律所主任后,趙廣群時常思考律所發展的問題,首先是合規問題。其次,在律所的管理上有很多細節比如檔案管理,團隊成員的思想改造等也不能忽略。最后還要考慮律所的業務來源以及律師能力的提升問題。他認為,要讓律所這么多執業律師共同提高,團隊建設和企業文化就得跟上。“我們這個行業就跟我們國家現在的發展階段一樣,我們也處在一個快速提升發展的階段。我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微眾律師事務所可能是最早進駐鹽田的律所之一。在趙廣群還是深圳市六屆人大代表時,某次鹽田代表團的分組討論會上有一個領導提出,鹽田區的法律服務隊伍和專業水平,相對深圳其他區而言偏弱。這位領導直接問趙廣群,“作為律師,你知道什么原因嗎?”
趙廣群在微眾律所與同行合影。
趙廣群給出的答案時,鹽田受限于地域性以及梧桐山隧道的阻隔(備注:當時梧桐山隧道是收費隧道),很多人在心理上對鹽田是有距離感的;其次,鹽田產業比較集中也比較單一;第三個原因就是原來司法廳有一個規定(發達城區的律所,不在發達城區開分所)也限制了一些專業律所到鹽田開辦分所,導致一些品牌律所都集中在深圳CBD,一定程度也制約了鹽田律師業的發展。
趙廣群的建議,得到省市兩級司法部門的重視和認同,去鹽田開辦分所終于可以實現。“我想,這個建議既然是我提出來的,我就率先去做這個事,我們很快就把這個鹽田分所注冊了。這也可以說是筑巢引鳳、拋磚引玉。”后來,深圳本土的優秀律所華商律師事務所等也到鹽田開了分所,趙廣群高興地說,有了這些口碑好、服務能力強的律所加入鹽田區,深圳市的整體法律服務水平會更加均衡。
趙廣群希望青年律師能沉下心,堅持法治信仰,終有一天能“守得云開見月明”。
推動專門教育立法
寄語青年律師“守得云開見月明”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趙廣群特別關注深圳的立法工作。今年的深圳兩會上,趙廣群提交了一份針對深圳市專門教育立法的議案。他說,對于未成年的違反犯罪人員來說,專門教育的存在很重要。趙廣群提到,什么樣的孩子通過什么程序來到專門教育學校,目前是不清晰的。其次,對專門教育的師資要有足夠的財政保障,因為專門教育學校里的孩子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在了解到不少專門教育學校教師的感人故事后,趙廣群決定聯合其他人大代表,推動專門教育立法。“人之初,性本善。只要通過一定的渠道,每個人是可以在一個頻道上共振起來的。我們要建設真正高度文明的社會,應該做到這一點。”
2021年兩會期間,趙廣群律師提交了一份專門教育立法的議案。
趙廣群認為,自己還沒有做到頂尖律師的級別,仍然是不斷摸索前行的奮斗型律師。但是作為過來人,他愿意給青年律師說幾句肺腑之言:“首先是要靜得下心,沉得住氣。在深圳這樣一個節奏非常快的現代化城市,不少人在追求效益的快速最大化。但是作為法律人而言,這是很忌諱的。大家一定要沉下來。因為這個行業比較特殊,它從入行到基本懂行,可能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這期間,年輕律師的生活壓力和成長壓力是比較大的,每一個剛入行的人,都不要心急,自己想辦法去克服,慢慢地去成長,一定要沉下來。”
“第二個就是,一定要堅持法治信仰,練好專業內功。因為法律是不斷更新的。法律,不是純邏輯哲學,而是一個實踐學科,更需要律師在執業過程中去領會,學以致用。作為一名律師,有很多素質需要培養,比如與人交往的能力、開拓業務的能力、寫作能力、公文能力甚至在法庭上的辯論的能力。所有的能力培養,都是需要時間的,不能心急。”
“最后一句話就是,守得云開見月明。只要沉下來,打好基礎,在深圳這么一個法律服務行業已經發展得非常健康有序的城市,每一個律師的發展空間都是可以期待的。”
趙廣群律師接受深圳法治發布記者專訪。
【記者手記】
在專訪最后,我們請趙律師給深圳法治發布說幾句話。趙廣群律師表示,他一直在關注由深圳市依法治市辦與深圳新聞網合作搭建的深圳法治發布平臺。他認為,這些年,這些年深圳在依法行政、普法上都做得很好,這種跟市民產生良性互動的法治平臺能夠解決很多問題。在打造法治城市的道路上,深圳法治平臺可以成為一個窗口、一座橋梁。“我向你們表達敬佩,作為律師,我會盡可能支持你們。這句話也算是一種祝福,‘發布法治聲音,助力雙區建設’。”
在打造法治城市的道路上,深圳人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