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春節假期將至,多地發布通知,倡導就地過年。如日前河南周口市發布《致周口籍在外人士的一封信》,倡議堅持非必要不返周,確需返鄉提前3天報備。寧夏銀川也發布通告,請廣大市民“非必要不離寧”,提倡就地過節、過年;廣東中山市三鄉鎮于12月9日向鎮內企業發出倡議:鼓勵異地員工就地過年;12月8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也發布提醒,元旦春節期間盡量不組織年會、節慶活動,非必要不離滬。而稍早前的12月5日,廣西憑祥市已在相關通知中提到,門店、商鋪人員一律倡導就地過年、網絡拜年,減少人員流動。
如此密集通知,習慣于疫情共存的兩年多以來,“非必要不離 XX”成為高頻詞,首先要明確,放在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的當下,這種倡導是有必要的,特別是元旦、春節即將來臨,疫情傳播風險較大。但是另一方面,這是疫情后的第三個春節,難忘的2020年,常態化防控的2021年,今年春節的家庭能否團聚關系到很多人一年來緊繃神經的放松,也是傳統重大節日的樸素訴求,倡導就地過年,引得不少人心里打鼓,今年過年還能回家嗎?倡導經過層層加碼,多重解讀,會不會變成強制和“一刀切”,到最后變得寸步難行......
國家衛健委專家曾指出,絕大多數人應該可以回家過年,同時專家也指出,是否能夠順利回家還要看多方面的因素。要做到科學精準防疫,考驗的是各地的管理水平:比如面對國內疫情呈現傳播鏈條多,局部散發和小規模聚集性特征并存的情況,對于不同地區來往人員流動和返鄉過年的需求,要有一個明確的應對機制,而不是硬性追求數字上的“零感染”,或者是動用行政資源,一個勁地限制外地人員返鄉。
就地過年,應該更有針對性,而不是搞跟風和因噎廢食,為了政績上的“烏紗帽”而一口氣堵上正常的流動需求。面對公眾反映較大的問題,要主動擔當,主動作為,不失位也不越位,才能讓人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對于邊境城市和口岸城市來說,倡導就地過年有其必要性,嚴防嚴控之下,要更加注重春節假期的配套管理措施;對于企業來說,也應建立靈活的假期制度,滿足人們與親人相見的情感需求。
倡導就地過年,最終還是為了追求最大限度地統籌社會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我們也應該要做好自身,戴口罩、少扎推、不亂跑、勤洗手,當好自己的“把關人”。
文字:梁煖
主播:金洪竹
剪輯:戰旗
相關報道:
12月11日深圳無新增病例!元旦春節將至,疫情傳播風險較大!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