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終歲末,想著要給家里打打掃,去去灰塵啥的,拉開抽屜一看,一張紅紅火火的蟹卡正靜靜躺在里面,再仔細一看,截止兌換日期上寫著2021年12月30日,再過幾天就要過期了,這還能兌換嗎?買蟹卡吃螃蟹的這些年,已然經歷了不少套路,人淡如菊了。不少禮券型號寫著豪華的“1288型”“1688型”等數字,價格十分誘人,一兩百塊就能買到,但是最終提貨兌換時卻直接翻車,寫著公蟹3.5兩,母蟹2.5兩的,到手卻小得可憐。繩子又重又粗,和螃蟹綁在一起,吸足水分被打包運輸,讓人哭笑不得。
這是遇到還算有點良心的商家,雖說以次充好,但起碼還能見到活的螃蟹。遇到無良商家,你只能自認倒霉。拿著蟹卡在等待商家翻牌,一問三不知,掃碼預約、網站預約、電話預約就是擺設,永遠找不到人,要不就是預約已滿。提貨難,發貨拖,直接給你整一個世紀大遺忘,拖到你沒脾氣然后自己與自己“和解”。這不,剛過去不久的12月24號,就有一位江蘇市民遭遇了同樣的困境,多次投訴后才讓商家延緩多日發貨。 更鬧心的,是遇到商家拒絕兌換,甚至店鋪關門跑路。
蟹卡的套路已經形成了一個讓人“驚嘆”完美的閉環,愛好螃蟹的吃貨大概都熟悉這個套路:商家、銷售人員、消費者,買賣蟹卡的整個過程可以不出現一只螃蟹,商家和推銷人員通過倒賣蟹卡賺了個盆滿缽滿,消費者則被薅羊毛。消費者被坑了怎么辦?別問,問就是“您的大閘蟹還在娘胎里”、“您的大閘蟹被五花大綁運輸關在小黑屋,怎么也會擔驚受怕瘦一點,問題不大”......蟹卡套路之害,傷害的是正常做生意的蟹農,敗壞的是螃蟹品牌的信譽和質量,往深了說,還可能涉及資金上的腐敗和非法集資等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都表明,標大發小、以次充好屬于欺詐行為。目前,在一些電商平臺上搜索“蟹卡”等關鍵詞,都會出現不少鏈接,鏈接里有些表明蟹卡兌換的截止日期,有些則是寫著“長期有效”,但是“工商備案”的字樣卻難以找到,這就很令人玩味了。
面對“紙螃蟹”亂象,蘇州市陽澄湖大閘蟹行業協會做出了不少努力,如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以及規范包裝和蟹券設計的樣式和信息格式,但是鞭長莫及,對于不是會員,沒有資質卻又進行蟹卡銷售的公司或企業,監管部門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任其換馬甲讓“洗澡蟹”、“過水蟹”忽悠消費者。一旦確認其違法違規事實,要提高其違法成本,形成震懾效果,電商平臺對于銷售蟹卡的企業,也要進行動態監測,確認其銷售資質,在遇到消費者投訴時及時曝光和懲罰,維護消費者的權益,讓企業誠信經營。唯有這樣,才能達成商家賣好螃蟹,消費者吃好螃蟹的雙贏局面。
文字:梁煖
主播:陳致遠
剪輯:戰旗
相關報道:
往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