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2月30日訊(記者 李慧 通訊員 黃賢璇)12月28日至29日,2021第十六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暨首屆中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廣州召開。12月29日,羅湖區委常委、副區長夏東作為代表出席并領獎。據悉,羅湖在連續兩年榮獲“中國營商環境百佳示范縣市”第5名的基礎上再上新臺階,斬獲“2021年中國營商環境百佳示范縣市”第1名。
2021年,羅湖區鉚足了勁,率先開啟優化營商環境改革4.0版,全市首推營商環境白皮書,出臺營商環境任務清單37條,打出改革“組合拳”,用“硬核”改革、溫情服務、便利環境、最好法治,跑出營商環境“加速度”,全年新設立商事主體33845戶,同比增長12%。
改革有“魄力”: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
全國首創“反向辦”數據治理新服務模式,打造“反向辦”服務一體化平臺,應用大數據構建企業多維用戶畫像,定位“應享未享”服務人群,確保企業第一時間獲取可辦服務,線下整合全區政務服務資源提供上門幫辦和現場導辦服務,實現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已推動民政、企業服務等8大領域23個事項納入“反向辦”,共服務超50萬人次群眾、533家規模企業。
創新推出“智能企聯”企業服務新模式,打造惠企信息共享共用、扶持政策精準推送、企業訴求閉環解決、產業空間快速查詢、企業產品展示宣傳的精準服務智能平臺。先行先試開展餐飲業營商環境改革,出臺優化餐飲業營商環境20條措施,為餐飲企業前期開辦,到后期生產經營融資支持、安全保障等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時為港資餐飲企業量身定制服務舉措,全國首推港資餐飲企業全流程開辦指南。政策實施后,企業開辦手續最高壓減28%,時間最高壓縮50%,材料最高減少46%,以餐飲行業“小切口”,服務營商環境“大提升”。
服務有“溫度”:企業“問題有人管、發展有人帶、業務有人幫”
構建大聯動服務企業工作體系,融合區級領導掛點服務、產業部門專業服務、屬地街道日常服務、職能部門聯動服務、行業協會特色服務5大服務力量,全方位提升企業服務深度和寬度。優質高效辦理企業訴求,全年辦理企業問題近1000個,重點企業滿意率達95%以上,企業問題解決回復率100%,做到企業“問題有人管、發展有人帶、業務有人幫”。
推動小微企業納入羅湖企業服務平臺享受普惠性服務,及時推送產業扶持、人才支持及減稅降費政策,確保國家減稅降費紅利直達企業。主動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全年舉辦7場“惠·易·羅湖”系列企業對接會,覆蓋行業主體超200家,幫助中小微企業獲得銀行授信總額度達1.17億元。推進“融資進社區”行動,幫助1428家獲得信用貸款,授信金額超150億元,精準滴灌實體經濟。
辦事很便利:政務服務事項辦結時限壓縮超70%
推動政務服務“指尖辦”,依托“i羅湖”線上平臺,共集成3645項政務服務事項、258項公共服務,上線105個秒批事項、219個無感申辦事項和30個“一件事一次辦”。
同時實施“四減”(減材料、減填報、減時限、減跑動)行動,可網辦事項100%實現“網上辦”,事項100%“最多跑一次”,九成多“0”跑動,承諾辦結時限壓縮超70%。推行“跨域通辦”,通過部署自助終端、增設服務專區及專窗,實現汕頭、貴陽、大連等6地共319個事項可在羅湖跨域通辦,打破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難題。
首創“稅源管理窗口化”模式,前臺咨詢量下降超40%、業務投訴量下降51%。推出食品經營許可“遠程視頻核查”、“星期五審圖”新舉措,審批事項辦理時限壓縮50%。推出用電“一體化、前置化、精準化”業擴模式,高、低壓業擴辦電時長同比分別降低16%、6%。
法治有保障:減輕企業和群眾的用電負擔
在法治保障上,全面打響轉供電環節專項整治攻堅戰,讓政府下調工商業電價紅利切實傳導到終端用戶,減輕企業和群眾的用電負擔,2021年立案查辦轉供電案件23宗,退費358萬元,惠及轉供電終端用戶986戶。不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首批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分窗口落地羅湖,推動大梧桐新興產業行業協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完成備案;專項整治羅湖商業城,2021年案件數比2019年下降91.7%,投訴量下降71.4%。
未來,羅湖區將緊緊圍繞“產業引領、服務升級”重要部署,全力破難點通堵點,打造全員參與、全域覆蓋的企業服務體系,優化投融資環境,強化法治保障,構建要素高效配置的市場體系,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