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即將到來,返鄉過年成為許多人的頭等大事,只不過,擁有綠碼可能還不夠,如果行程卡或者綠碼帶上了星號,那么對不起,有些地方一見到星號就要隔離14天,或者要求原路返回。星號之下所呈現的“一刀切”懶政,寒了人心,也阻擋住了一些人回家的腳步。層層加碼到最后變成村長的一句“滾”,當段子成真,誰也笑不出來。河南一縣長發布“惡意返鄉”人員先隔離再拘留的言論,有些地方防疫動作變形,對返鄉者“喊打喊殺”,村長梗被玩壞的同時,也從側面印證了一些地方的返鄉疫情防控政策的冷酷。
與疫情打交道兩年多以來,動輒“封村”、“封路”等所謂硬核的舉措已然不適用,各地面對疫情已有不少經驗,“一刀切”和“層層加碼”的做法也不符合兩辦前不久印發的《關于做好2022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中要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相結合的要求。精準防控不是“打哪來從哪里去”的不作為心態,嚴防死守不是一潭死水,而是要分區分類管理的一派生機。
防控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責任。但是執行力之下,溫度不可或缺。春節返鄉,科學精準防疫始終要把人放在第一位。面對網友咨詢的行程碼帶星的問題,浙江疫情防控辦的回答務實且溫暖,首先向該網友說明可以回來,對于核酸檢測和中高風險給出了不同應對舉措,簡單來說,就是讓人可以安心回家過年。不同于喊話式的口號,“你永遠是我的寶貝,返鄉報備、報備、報備”這一標語能讓人情不自禁地唱出來,更讓人愿意積極配合返鄉的各種流程,有事半功倍之效。
今年春運開始前,國家發改委等14部門就專門發文,要求各地要科學精準地防控,做好分區分類出行管理。如何有效防止返鄉政策“一刀切”的懶政,歸根結底還是要形成一個動態監測機制。評估形勢、制定完整的應對應急方案、備好一定數量的防疫資源、在聯防聯控的機制中運用好大數據的力量、對人員信息和軌跡精準掌握等等。疫情防控不是洪水猛獸,更不是許多地方官怕掉烏紗帽而求穩心態的理由。
群眾急盼難愁的事兒是城市管理甚至是社區管理智慧的考驗,人員流動和返鄉過年亦不是基層官員的“燙手山芋”,與其關起門來,不如智慧精準地進行疏通,不要讓“返鄉隔離14天”成為一道難以跨越的心門,讓春節這個舉家團聚的日子,多一點人情與溫情。
文字:梁煖
出鏡:陳致遠
剪輯:楊哲
相關報道:
往期內容:
深網觀察 第571期|別讓“民間送養”的灰色地帶模糊法律邊界
深網觀察 第570期|破解攝像頭黑產猖獗 ,被侵犯的隱私權要如何保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