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其中,廣東45所高校新增108個備案本科專業,10所高校新增13個審批本科專業,共計新增121個本科專業;9所高校撤銷28個本科專業。本次備案、審批和調整的專業點,將列入相關高校2022年本科招生計劃。
新設專業以工科為主流
記者梳理發現,廣東新增的專業以工科為主流。在廣東新增的108個備案本科專業中,有39個為工學專業,占比達36%,包括中山大學的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廣東海洋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食品營養與健康、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華南師范大學的工業設計、功能材料、儲能科學與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廣州美術學院的智能交互設計,廣東財經大學的人工智能等專業。
在廣東新增的工科備案本科專業中,人工智能成為熱門專業。廣東財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廣州城市理工學院、廣州華商學院、廣州理工學院、廣州應用科技學院、廣州工商學院、東莞城市學院、廣州新華學院等9所高校均新增了人工智能專業。
在廣東13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中,工科專業亦占了5席,包括暨南大學的密碼科學與技術,華南師范大學的信息安全、密碼科學與技術,廣東科技學院的網絡空間安全,南方科技大學的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
新設專業服務國家戰略和民生急需
在新設專業工作中,廣東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需要、民生急需,新設了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密碼科學與技術、信息安全、健康服務與管理等一批專業布點,以更好培養社會所需的人才、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其中,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科技學院、深圳技術大學等3所高校新設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專業,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和國家重大需求;廣東海洋大學和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新設食品營養與健康專業,廣州南方學院新設中藥學、中藥制藥、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廣州華商學院新設藥學專業等,以更好地服務健康中國戰略;湛江科技學院和廣州商學院新設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廣東醫科大學和廣州應用科技學院新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廣州新華學院新設數字經濟專業,華南師范大學新設數字經濟、金融科技、信息安全、密碼科學與技術等專業,以更好地服務數字經濟發展和信息安全。
本次專業增、撤工作,全國共新增1961個專業點、撤銷804個專業點,31種新專業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教育部在本科專業設置調整工作中,支持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需要,設置符合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的專業;引導高校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增設文理、理工、醫工等交叉融合的新專業。
據了解,2012年以來,教育部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支持全國高校增設了1.7萬個本科專業點,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個專業點,推動高等教育專業結構不斷優化。
廣東高校新增、調整、撤銷專業名單
一、廣東新增備案本科專業名單
中山大學(3個)
機械工程工學(四年)
材料科學與工程工學(四年)
環境科學與工程工學(四年)
華南理工大學(3個)
馬克思主義理論法學(四年)
智能車輛工程工學(四年)
智能建造工學(四年)
汕頭大學(4個)
體育教育教育學(四年)
泰語文學(四年)
歷史學歷史學(四年)
物理學理學(四年)
華南農業大學(1個)
思想政治教育法學(四年)
廣東海洋大學(2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工學(四年)
食品營養與健康工學(四年)
廣東醫科大學(2個)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工學(四年)
醫療保險管理學(四年)
廣州中醫藥大學(1個)
助產學理學(四年)
華南師范大學(9個)
工業設計工學(四年)
服裝與服飾設計藝術學(四年)
數字經濟經濟學(四年)
金融科技經濟學(四年)
功能材料工學(四年)
儲能科學與工程工學(四年)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工學(四年)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管理學(四年)
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學(四年)
韶關學院(1個)
藥學理學(四年)
嶺南師范學院(1個)
體能訓練教育學(四年)
嘉應學院(1個)
園藝農學(四年)
廣州美術學院(2個)
智能交互設計工學(四年)
纖維藝術藝術學(四年)
星海音樂學院(1個)
音樂教育藝術學(四年)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個)
體育教育教育學(四年)
戲劇影視文學藝術學(四年)
深圳大學(1個)
供應鏈管理管理學(四年)
廣東財經大學(3個)
金融科技經濟學(四年)
人工智能工學(四年)
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學(四年)
廣東白云學院(3個)
漢語言文學文學(四年)
風景園林工學(四年)
數字經濟經濟學(四年)
廣州大學(1個)
天文學理學(四年)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個)
數字媒體藝術藝術學(四年)
食品營養與健康工學(四年)
廣東金融學院(3個)
信用風險管理與法律防控法學(四年)
創業管理管理學(四年)
供應鏈管理管理學(四年)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1個)
人工智能工學(四年)
東莞理工學院(2個)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工學(四年)
法學法學(二年,二學位)
廣東工業大學(1個)
智能感知工程工學(四年)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個)
日語文學(二年,二學位)
數字經濟經濟學(四年)
廣東培正學院(2個)
小學教育教育學(四年)
數字經濟經濟學(四年)
廣東東軟學院(1個)
機器人工程工學(四年)
廣州城市理工學院(2個)
智能制造工程工學(四年)
人工智能工學(四年)
廣州南方學院(3個)
中藥學理學(四年)
中藥制藥理學(四年)
健康服務與管理管理學(四年)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2個)
播音與主持藝術藝術學(四年)
國際新聞與傳播文學(四年)
廣州華商學院(5個)
翻譯文學(四年)
藥學理學(四年)
播音與主持藝術藝術學(四年)
人工智能工學(四年)
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學(四年)
湛江科技學院(3個)
學前教育教育學(四年)
漢語言文學文學(四年)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管理學(四年)
華南農業大學珠江學院(1個)
影視攝影與制作藝術學(四年)
廣州理工學院(5個)
小學教育教育學(四年)
漢語言文學文學(四年)
舞蹈表演藝術學(四年)
智能制造工程工學(四年)
人工智能工學(四年)
廣州華立學院(1個)
音樂教育藝術學(四年)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6個)
漢語言文學文學(四年)
機械電子工程工學(四年)
建筑學工學(五年)
金融科技經濟學(四年)
人工智能工學(四年)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工學(四年)
廣州商學院(2個)
西班牙語文學(四年)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管理學(四年)
珠海科技學院(3個)
學前教育教育學(四年)
商務英語文學(四年)
機器人工程工學(四年)
廣州工商學院(4個)
學前教育教育學(四年)
審計學管理學(四年)
人工智能工學(四年)
跨境電子商務管理學(四年)
廣東科技學院(3個)
數字媒體技術工學(四年)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工學(四年)
供應鏈管理管理學(四年)
廣東理工學院(1個)
機器人工程工學(四年)
東莞城市學院(2個)
產品設計藝術學(四年)
人工智能工學(四年)
廣州新華學院(3個)
數字經濟經濟學(四年)
人工智能工學(四年)
供應鏈管理管理學(四年)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1個)
書法學藝術學(四年)
南方科技大學(2個)
自動化工學(四年)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工學(四年)
深圳技術大學(4個)
中藥學理學(四年)
市場營銷管理學(四年)
財務管理管理學(四年)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工學(四年)
二、廣東新增審批本科專業名單
暨南大學(1個)
密碼科學與技術工學(四年)
廣州醫科大學(1個)
基礎醫學醫學(五年)
廣州中醫藥大學(2個)
中醫骨傷科學醫學(五年)
臨床藥學理學(五年)
華南師范大學(2個)
信息安全工學(四年)
密碼科學與技術工學(四年)
廣州體育學院(1個)
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教育學(四年)
廣州美術學院(1個)
美術教育藝術學(四年,新專業)
廣東工業大學(1個)
運動訓練教育學(四年)
廣州商學院(2個)
金融學經濟學(四年)
運動訓練教育學(四年)
廣東科技學院(1個)
網絡空間安全工學(四年)
南方科技大學(1個)
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工學(四年,新專業)
三、廣東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名單
韶關學院(1個)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工學(四年)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1個)
電子商務管理學(四年)
廣州南方學院(1個)
電子商務管理學(四年)
四、廣東撤銷專業名單
華南農業大學(2個)
物流管理管理學(四年)
電子商務管理學(四年)
韶關學院(2個)
食品營養與檢驗教育工學(四年)
應用生物科學理學(四年)
廣州大學(1個)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理學(四年)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2個)
公共事業管理管理學(四年)
表演藝術學(四年)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14個)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教育學(四年)
傳播學文學(四年)
信息與計算科學理學(四年)
化學理學(四年)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理學(四年)
地理信息科學理學(四年)
生物技術理學(四年)
應用心理學理學(四年)
園林農學(四年)
水產養殖學農學(四年)
康復治療學理學(四年)
公共事業管理管理學(四年)
音樂學藝術學(四年)
環境設計藝術學(四年)
廣州南方學院(1個)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管理學(四年)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1個)
應用語言學文學(四年)
廣州理工學院(3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學(四年)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工學(四年)
動畫藝術學(四年)
東莞城市學院(2個)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理學(四年)
秘書學文學(四年)
教育部在本科專業設置調整工作中,支持高校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區域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需要,設置符合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的專業;引導高校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增設文理、理工、醫工等交叉融合的新專業。
為確保專業設置質量,教育部要求,高校增設專業應滿足《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基本要求。同時,加強了線上評議環節,組織4300余名專家審讀專業申報材料,對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教學條件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高校根據評議意見,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師資配備,改進教學和實習實踐條件等。
經申報、公示、審核等程序,教育部對各地各高校申請備案的專業予以備案,并根據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與教學指導委員會評議結果,確定了同意設置的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和尚未列入專業目錄的新專業名單。
據了解,2012年以來,教育部聚焦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支持全國高校增設了1.7萬個本科專業點,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個專業點,推動高等教育專業結構不斷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