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3月8日訊(記者 劉嘉敏 覃鈺清)她在疫情防控一線奔走,為戰疫注入溫柔的力量;她在創業熱土上奮勇直前,為社會發展添柴加薪;她為群眾平安出行不眠不休,為守牢安全路全力護航……這是生活在深圳羅湖的女性群像。在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上,廣大女性砥礪奮進、建功立業、自立自強,用一個個耀眼的巾幗夢度量著時代步伐,書寫著新時代巾幗華章。
在國際婦女節來臨之際,深圳新聞網走近生活在羅湖、工作在羅湖的三位女性代表,用鏡頭記錄下她們的奮進歷程,激勵廣大婦女闊步新征程、擔當新使命。
【職業】社工
【標簽】溫柔且堅韌
“她”說:“寶媽”也要有事業!
“阿英,我帶著小孩不方便,有優先通道嗎?”
“好的,您跟我來。”
“阿英,這邊酒精不夠了,能幫忙拿一些過來嗎?”
“好咧!馬上到!”
在大望體育公園核酸檢測點,身穿藍色防護服的吳連英舉著核酸檢測二維碼,站在居民隊伍中,一邊耐心地引導居民操作,一邊還不忘回答居民的問題。身材嬌小的她,在隊伍中站得筆直;眼疾手快的動作,是社工隊伍里有名的“高效率”;和藹可親的語氣,讓居民們親切地稱呼她為“阿英”。
“社工”這份工作,阿英堅持了7年。從大望社區工作站走到社區核酸檢測點,兩點一線不過十分鐘的路程,卻占據了阿英的每一天。“從最開始和丈夫一起到大望社區居住,到后面生了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再把兩位老人接過來一起住,一晃眼已經13年了。”阿英說,大望就等于我們的第二個家。
在成為一名社工以前,阿英是別人眼中的全職媽媽。“為了陪伴孩子成長,我當了五年的‘寶媽’,一邊帶娃,一邊提升自己的能力。”對于再就業,阿英從未放棄過。機緣巧合下,阿英在一次志愿者服務中了解到“社工”這個職業,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她努力地考取了社工證,并成功受聘成為大望社區的一名社工。
一切事情都在按照阿英的計劃發展,但從“寶媽”轉變為“職場媽媽”,阿英還是經歷了一些挑戰。“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對孩子的陪伴少了,手頭的工作卻日益增加。”阿英談道,做社工后,每天都是忙個不停,要跟進個案、走訪服務、整理文書等等,疫情期間還需要堅守一線,每天至少工作10個小時以上,很久都沒有休假了。職場中的她,不斷逼著自己變得更強,活成了“女漢子”“鋼鐵俠”。
每每回到家門口,阿英都會調整自己狀態,以輕松快樂的姿態面對家人。阿英的女兒今年剛滿12歲,是個“小大人”了,看到媽媽疲憊的樣子,都會主動承擔起家里的家務,并照顧好年幼的弟弟。聽阿英說起抗疫的事情,女兒還會感觸,為媽媽和所有抗疫一線的戰士們創作繪本、改編歌曲,給媽媽和更多一線抗疫的人員鼓勵,用歌聲告訴大家:你們守護大家,我們守護小家!
正因為自己的努力、家人的鼓勵,阿英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寶媽”也能有自己的事業。阿英說,希望“職場媽媽”們都能保持對工作的熱愛,才能認真且踏實地投入自己的事業,也可以在閑暇時間多嘗試、多挑戰、多“充電”,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相信自己一定是可以的,才能竭盡所能,奔赴所愛的一切!”阿英說。
【職業】律師
【標簽】自信、自律、自強
“她”說:平衡好家庭與事業這桿“天平”
廣東嘉得信律師事務所主任、深圳市律師行業黨委委員、深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羅湖區婦聯兼職副主席、羅湖區新聯會婦女聯合會主席……這些,都是閔齊雙的職務名稱。
“對待每一個客戶、每一個案件,都要用最真誠、最認真的態度,才能在專業化道路上得到長足發展。”工作中的閔齊雙,是同行眼中的“工作狂”,是后輩眼中的“榜樣”。她說,隨著社會進步,對職場女性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在律師行業,激烈的競爭壓力和專業素質提升壓力,要求女性律師在工作中必須始終保持著執著熱愛、敬業擔當、拼搏進取的職業精神,才能不被淘汰。如今,由閔齊雙創辦的廣東嘉得信律師事務所已經發展成為兩百多人的團隊,在專業化道路上穩步前進。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三十年的律師生涯中,閔齊雙憑著一股“拼”勁,向著成為一名具有工匠精神的律師的目標上進發。“如果非要總結一些經驗的話,可以概括為六個字:自信、自律、自強。”閔齊雙表示,律師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必須在不斷的理論學習和執業實踐中提升自我;律師是一個工作強度較高的職業,要培養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作為一名女性律師,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繁重的家庭事務也不斷考驗著我們,這是所有職場女性都需要面臨的挑戰,要合理地安排時間、提升工作效率,用最積極的態度迎接不同的挑戰,我們才能在職業道路上越走越遠。
拋開“女強人”的身份,下班后的閔齊雙,則是一位溫柔的賢妻良母。“我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有一個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鼓勵和支持我的丈夫,有一個積極向上、陽光熱情的兒子,還有一個溫柔大方、美麗孝順的兒媳,家人很溫暖。”閔齊雙認為,家庭給她帶來的更多是滿滿的正能量,這也是她熱愛工作、熱愛生活、熱愛社會,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相統一的動力源泉。
家庭與事業,對女性來說是永恒的矛盾體,但閔齊雙卻很好地平衡了這竿“天平”。“家庭和事業并不是一對矛盾體,只要調整好心態和角色定位,就可以在家庭和事業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閔齊雙分享了其中的秘訣:堅決做到不把家庭問題帶入到工作中,也不把工作中產生的負面情緒帶回到家庭里。在工作中,無論是創業者、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工,都應當承擔不同角色和崗位所賦予的職責;在家庭中,作為丈夫的妻子、孩子的媽媽、母親的女兒,要擔任好不同的角色,為家庭帶來更多的歡聲笑語。
在不同的角色轉換間,閔齊雙很好地完成了每個角色的使命,在家庭與事業中實現有效平衡,這也是所有職場女性正在孜孜以求的目標。閔齊雙表示,要時刻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行業內和行業間的各種知識和技能,爭做復合型人才;要加強認知世界的能力,科學規劃職業道路,才能把路走得更寬更遠;要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用更多的時間和熱情,去積累知識、資源、經驗,做一個有價值、有擔當的新時代接班人。
【職業】交警
【標簽】既酷且“颯”
“她”說:唱響“交警好聲音”
每當警燈閃爍時,是市民需要幫助之時,也是陳澤萍出發之際。在交通堵塞現場疏導車流,在上下學高峰時開展護學行動,在平時走進校園、社區開展交通安全知識宣講……十四年寒來暑往,陳澤萍這身警服穿了十四年,這份責任,她也擔了十四年。
“新聞通稿和照片已發群,請各位媒體朋友查收。”
“3月7日羅湖交警大隊將聯合轄區校園,在線上開展交通安全第一課,請各位媒體朋友關注。”
“羅湖交警媒體群”是陳澤萍主動組建的微信群,每隔兩三天,陳澤萍都會在群里發布新聞通稿和照片,給媒體使用。這些新聞稿件,幾乎都是陳澤萍一字一句寫的,作為一名交警宣傳民警,陳澤萍認為,要能說、會寫、善思、勤學,俯案文思泉涌,立身能說會道,才能唱響“交警好聲音”。
做好宣傳工作的另一面,是廣泛普及群眾交通安全知識。平時,陳澤萍還會組織開展有關普法宣傳活動,主動走到群眾身邊,通過諄諄囑咐,提高群眾交通安全意識。在知識宣傳上,陳澤萍還成立了宣講攻堅隊,深入內街里巷開展宣講,打造羅湖特色“警企聯管”模式體系,探索“家門口自治”課題。在交通安全上,會聯合代駕企業共創“零酒駕”安全機制,聯合外賣群體開展燈塔計劃,聯合區總工會舉辦的首屆區快遞外賣行業人員勞動安全技能競賽。此外,我和我的團隊深耕交警線上宣傳平臺,創作群眾喜聞樂見的普法宣傳產品。
警服,是陳澤萍最常穿的衣服。“我喜愛警服,當身著警服走過街道,在那一道道贊許的注目中,讓我倍感人民信賴的厚重、踏實。”陳澤萍表示,每次開展普法宣講活動,當身穿警服的自己走到群眾中,為自己能身穿這身警服、頭頂熠熠生光的警徽深感榮耀。
在別人眼中,女交警自帶“颯爽”的標簽。陳澤萍認為,交警守護群眾,群眾支持交警,警民魚水情。交警在群眾的形象是“若有戰,召必來,戰必勝”。但實際上,交警其實只是一個平凡人,做的都是一些平凡事。在生活中,交警為危難群眾開辟救援通道、幫助群眾找尋迷失小孩、風雨中指揮疏導、事故中秉公執法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林林總總。“長期以往,讓交警的群像在群眾心里就是安全感,這與女性的特質結合起來,產生了‘颯’的印象。”陳澤萍說。
從來沒有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一群人在負重前行。作為這群人中的一員,陳澤萍雖沒有沖鋒陷陣的壯舉,但和眾多女警一樣,用柔美和細致,智慧和敏銳,堅韌和執著,踐行著“人民公安為人民的莊嚴”這一信念。公安的任務繁重,無論是重大安保時期還是重大節慶時節,沖在最前的永遠是公安。
“從18歲踏入警校開始,我已經明白了選擇公安這份職業,就是選擇了責任和使命。”陳澤萍談道,作為人民公仆,我用自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一步步走到今天;作為一名女性,我用實際行動和成績,說明“女性能頂半邊天”。希望所有初入職場的女性,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在黑夜中做自己的燈塔,只要堅持走下去,一切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