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03月16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立蘭 周宏博 許舜鈿 通訊員 王璐 陳苗 莫文燕 彭翠玲)上門服務、流動采樣、小區點位、包棟包戶……深圳按下了“慢行鍵”,各項便民服務卻按下了“加速鍵”。三輪全員核酸檢測的第二天,全市大幅提高采樣點密集度,不斷細化核酸檢測便民舉措,有序推進首輪全員核酸檢測,力爭盡快斬斷新一輪疫情社會面傳播鏈條。
流動采樣隊上工地
“辛苦了,每天都麻煩你們跑來跑去。”昨天上午12時,福田區南華村棚改項目工地負責人,對著南園街道南華社區“流動采樣隊”的一行醫務人員揮手送別。
南華村棚改項目參建單位較多,工人流動性大,工人來源復雜,為落實每一個工人的核酸檢測,南華社區黨委組建與工地單位的溝通群,通過要求工地單位在群里實時更新工人情況,讓核酸隊伍能第一時間掌握到核酸檢查需求人數及名單。社區的核酸隊伍根據工地單位上報情況,每天派出“流動采樣隊”到棚改工地開展核酸采樣,讓近400名工人不出工地,即可順利完成每日核酸任務。
據了解,為了全覆蓋、近距離做好核酸檢測的便民服務。福田區在新一輪全員核酸檢測中,實施名單化核酸方式,組織4237名醫護人員組成專業化采樣隊,采取上門服務加小區點位的方式,進小區、進城中村,科學合理設置家門口小區里的核酸采樣點。
為方便市民就近核酸檢測,福田區還增設了核酸采樣點便民查詢,市民可通過i福田小程序等渠道,實時查詢核酸采樣點的等候情況,讓市民錯時錯峰下樓做核酸,更便捷更安心。
響應式上門服務
“程姨您稍等,我們在附近給另外一戶采樣,馬上就到您家……”昨天下午3時,光明區公明街道網格員小殷一邊快速地在未測核酸名單臺賬上給成大爺名單標上記號,一邊撥通了下一個上門服務對象程姨的電話,有條不紊地安排著上門采樣的路線。
全市新一輪全員核酸檢測以來,光明區充分發揮“網格機動隊”作用,協同醫護人員為行動不便人員、高齡老人、嬰幼兒等特殊群體,提供“響應式上門服務”,逐棟逐戶上門進行核酸檢測。網格員事先全面摸排轄區人員核酸采樣底數,精準比對大數據后梳理了未進行核酸采樣名單,建立起“一戶一檔”臺賬,逐一提前溝通并確定上門服務時間。
分級分類科學精準推進檢測
連日來,南山區蛇口街道海濱社區社工主任王玲一直在社區的5個大規模核酸采樣點忙碌,負責各個核酸采樣點的統籌安排事宜。“我們社區有三分之二老舊小區沒有物業管理,針對這一狀況,社區設置了1個固定采樣點+4個流動采樣點,靈活安排,方便居民完成采樣。”目前固定采樣點在漁街廣場,流動點在蛇口大廈、藍漪花園等。
據了解,固定點是全天采樣,全員核酸檢測期間只開放給海濱社區居民,流動點會提前通知居民,避免大家聚集;此外,老人、學生等特殊群體還可享受優先采樣;不方便下樓采樣的,社區會統計數量匯總報街道,提供上門采樣服務。
海濱社區是南山靈活安排、方便居民采樣的一個縮影。南山區統籌調度區內醫護人員、省市醫療支援和民營醫療機構力量,全力投入核酸采樣工作;科學合理設置核酸檢測點,重點在社區小區、城中村等場所布點,方便居民就近進行核酸檢測;組織轄區居民按所在街道社區通知分時段參加核酸檢測;分級分類、科學精準開展核酸檢測,集中優勢醫護力量,按照封控區、管控區采樣要求,優先保障封控區、管控區等重點區域采樣任務,以細分小組、包棟包戶、上門檢測等方式提高采樣效率。
周到體貼為采樣點送清涼
“冰來了,冰來了,接下來大家可以涼快點。”3月15日上午,羅湖區翠竹街道工作人員將三塊大冰運送到翠華社區公園核酸采樣點,立在風扇旁邊,或敲碎裝在大桶里,為戰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和市民送去清涼。
當天是翠竹街道為轄區20個核酸采樣點配送冰塊降溫的第三日,翠竹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核酸采樣點的工作有序高效,該街道派專人每天運送冰塊超60塊,日均送冰4.5噸到轄區核酸采樣點。
“送的是冰,暖的是心。”核酸采樣點現場的羅醫生感動地說,“防護服都是不透風的,而且不能頻繁穿脫,這幾天白天氣溫高,汗水很快浸濕了里層衣服。有了冰塊后就涼爽很多,我們工作效率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