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03月25日訊(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張強)悠悠萬事,民生為重。
無論是“精準防”還是“穩增長”,出發點和落腳點,歸根結底都在于“惠民生”。
“知屋漏者在檐下。”我們的公共決策者和政策制定者,深深知道疫情之下企業不易、百姓不易,千方百計為企業減負擔,竭盡所能為市民謀福祉,用心用情操心著2000多萬人的飯碗問題。
對很多人來說,即使在正常情況下,生活已然大不易,更何況還有這么嚴峻的疫情。疫情改變了生活的既有軌跡,很多東西突然“懸空”了,生活或者說生存的焦慮感揮之不去。每個月的房貸、稅款、保險、工資、福利、租金……每一樣都需要有一個來處,每一樣都讓人牽腸掛肚。
3月24日,深圳舉行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重點就在于回應這些民生焦慮和訴求。惠民層面,既立足于眼下的“救急救難”,也著眼于長遠的“民生七有”;既有普惠性的民生投入,更聚焦于重點人群的特殊關懷。
大力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防止企業出現大規模裁員,維護勞動者的工資、福利等合法權益,在疫情防控中尋找“最短的那塊板”,給予最需要幫助的重點人群特殊關懷,確保關愛幫扶過程中“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凡此種種“穩飯碗”政策,讓我們真正深刻地認識到,這個城市的每個人都不是孤島,他(她)是包孕在整個城市中的。2000多萬市民背后強大而有為的政府,是風雨來襲時這座超大型城市的主心骨。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穩就業必然要穩企業。企業有活力,民生才有保障。此次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在幫扶企業方面,釋放多重政策利好,可謂不遺余力“撐企業”。除了通過社保“緩”“返”“降”“補”等方式,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之外,還將持續推進職業技能培訓,無論是傳統的“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還是新業態下的人工智能、芯片技術等“高精尖”項目技能人才,都可以得到職業發展機遇。
此外,市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還富有創造性地搭建“共享用工”專區,提升勞動力余缺調劑效率。通過網絡招聘、直播帶崗等線上招聘方式,促進供需兩側高效對接。
政策層面更沒有忘記“三區”內的眾多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餐飲、景區、旅行社、電影院、體育、演藝娛樂場所等重點虧損行業。無論是直接的補貼、消費券,還是間接的降租、貼息等政策禮包,都讓人看到真金白銀的付出、誠心誠意的扶助。
市民也好,企業也好,在這場嚴峻的疫情面前,都有其脆弱的一面,也都有其無可奈何的一面。焦慮感也許在所難免,但我們也不用過于慌張、過于焦慮,疫情防控形勢不斷趨穩向好,我們所熟悉的那個深圳正在全面加速回歸,生活確定性的陽光正在不斷驅散不確定性的陰影,這是我們面向生活、面向未來最大的信心和底氣所在。
況且,我們的政策面與民生面,始終保持著密切呼應和互動的節奏。“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來自政策層面的巨細靡遺的關懷和幫扶,將為我們堅持到底并笑到最后提供最堅實的支撐。有句俚語說,“挺住意味著一切!”,也許略顯悲壯了些,但也確實代表著當下的某種狀態,我們不僅要“挺住”,還要在多方幫扶下,“好好地挺住”,挺出一片新天地。
川流不息的城市,車水馬龍的街衢,人頭攢動的餐廳,游人如織的公園……我們相信,“煙火”盛大的深圳為期不遠,每一個堅持到底的人們都將苦盡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