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為什么這么拼
2022-03-25 07:34
來源: 深圳商報

深圳為什么這么拼

人工智能朗讀:

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03月25日訊 深圳人很拼,深圳企業很拼,深圳這座城很拼。

3月21日,“深圳速度”全力返場,“深圳活力”迅速攀升。這一天,地鐵再現通勤人流,高峰期加開班次;這一天,用電量恢復常態,甚至還有增長;這一天,兩艘國際集裝箱班輪靠泊大鏟灣碼頭,深圳港3月保持著每天6.4萬標箱的吞吐量;這一天,華為深圳園區運營正常,而全市行業龍頭企業兩天前就已全面實現正常運行。

深圳為什么這么拼?

2000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GDP超3萬億元的經濟龍頭,總額超過3.5萬億元的外貿重鎮。有著這三個定位,深圳不僅不能不拼,而且必須拼盡全力。

取舍是權衡選擇,更是一種追求與格局。

深圳算大賬,不是只算小賬;看全局,不是只看局部;謀長遠,不是只謀眼下。

肩上有重任,心中有天平,取舍見真章。

人民至上,生命無價。為了2000多萬市民的生命健康,深圳必須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

口岸城市,為國把關。深圳守衛的防線容不得任何松懈,這里是攔截新冠變異毒株的第一線,也是支持香港抗疫的第一線。

“雙鏈”龍頭,全球關注。放在更大的坐標系里,深圳元素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在全球不確定性加劇的當下,穩住一城某種程度上就是穩住預期。

“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部署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傳遞出明確信號。

理解“最小代價”和“最大效果”,深圳的應對之策是“精準防、穩增長、惠民生”。實現“精準防”,方可“穩增長”;取得“穩增長”,達到“惠民生”;實現“惠民生”,推進“精準防”。三條應對,環環相扣,同頻共進。

如此應對,源于實踐。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深圳增長實現“深V反轉”,GDP從一季度的負增長6.6%,到上半年在大城市中率先轉正,再到全年創下3.6%的增幅;這一年,中國GDP首超100萬億元,從一季度下降6.8%到全年實現2.3%正增長,在低迷的全球經濟中一枝獨秀。

取得這些成績,關鍵在于中國率先取得疫情防控階段性勝利,為經濟創造了穩定的發展環境,再加上擁有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中國得以開足馬力、加速生產。彼時,全球經濟正處于嚴重的衰退之中,世界各國還在為應對疫情疲于奔命。

2021年,深圳GDP首度超過3萬億,貢獻了全國2.6%的生產總值;這一年,中國經濟總量達到114萬億元,繼續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向前的主力軍。

新冠大流行進入第三年,時已過但境未遷。專家已有定論,鑒于中國人口眾多等實際國情,再加上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傳染性更高、傳播速度更快、傳播隱匿性更強,動態清零是必然之選,而這也是必須付出的“最小代價”。

過于計較眼前,必然有損長遠。防控與發展“兩手抓”,深圳不糾結;實現“雙統籌”,深圳不惜力。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來自海關的最新統計,2022年前兩個月,深圳市累計進出口506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其中,出口2877.1億元,增長3.1%;進口2190.7億元,增長3.1%。

深圳這么拼,是因為深圳知道,機會轉瞬即逝,主動才有作為。

網上有一句話:你永遠可以相信深圳力量。“深圳力量”是什么?就是深圳的戰疫決心,就是深圳的治理水平,就是深圳的發展韌性。

面對多變的世界格局,中國是全球普遍的不確定性中那個罕見的確定性,而深圳更是確定性的代表之一。用行動投票,外資相信“深圳力量”:2020年,深圳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434個,實際使用外資86.83億美元,增長11.8%;2021年,深圳全市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近6000個,同比增長超30%;實際使用外資超100億美元,同比增長超20%,達到歷史新高。

外商紛至沓來、外資加速流入,信心來自于深圳優良的營商環境,來自于堅持不變的開放預期,來自于獨特的產業鏈供應鏈優勢。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及深圳的優勢還應加上一條,因為這邊風景獨好。

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陰晴不定。因為堅持抗疫,中國及深圳經濟持續穩中有進。在跨國公司這兩年的財務年報中,中國市場業績是為數不多的亮點,穩定才能發展,穩定就是財富,而資本總是追逐“水草豐美處”。

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這是大趨勢,但這和“窗口期”并不相悖。

深圳這么拼,就是做好自己,讓長板更長,讓實力更強,從而對沖外部的不確定性。

外商與外資是深圳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放在更長的發展周期,當深圳與世界聯系更加緊密,深圳就能抵御產業鏈外移風險,“雙鏈”優勢也將得到進一步鞏固提升。

深圳這么拼,是在拼未來。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深圳這么拼,是因為深圳善于總結。過往的經驗表明,機會都是拼出來的。如果總是孜孜于眼前利益,深圳不會是現在的深圳。

上個世紀90年代初,作為全球產業鏈轉移的承接地,深圳主動放棄“三來一補”為主的加工紅利,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為經濟轉型的戰略方向,曾引起過不小的爭議:舍棄自身比較優勢明智嗎?科技幾近空白的深圳能行嗎?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變成全球金融海嘯,深圳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升級,確立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樣引起過不小的爭議:深圳會不會陷入產業空心化?科研力量基礎薄弱的深圳能行嗎?

事實勝于雄辯。2021年,深圳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占GDP的比重近四成,成為深圳穩中有進的中流砥柱;2021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5.46%,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2萬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穩居全國城市首位。

小到企業成長,大到城市發展,風險總是不請自來,機會也總是相伴相生。自強者,直面挑戰化危為機。

疫情的暴發是一樁令整個世界都未曾料到的“黑天鵝”事件,其走向至今難有定論。既如此,不如摒棄僥幸之念,厚積分秒之功。

深圳如何拼?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確保群眾正常生產生活平穩有序。深圳保持定力,提升實力。

堅持精準防控、動態清零,是最佳選擇;在戰疫中加強科研攻關和產業轉型升級,是主動提升。深圳戰疫,科技力量大顯身手。手機里的健康碼、隔離酒店的機器人、運送物資的無人車、越來越快的核酸檢測速度……與此同時,豐富的應用場景讓深圳的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產業也迎來快速發展。2021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已占GDP比重約30%,成為推動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同時也是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疫情防控與發展經濟,就是這樣一體兩面。應對外部沖擊和自我實力提升,也是同步進行。

為生命至上而拼,為責任擔當而拼,為民生福祉而拼,為穩定發展而拼,為未來預期而拼。

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深圳拼盡全力。 

[編輯:周浩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夜夜久久国產精品亚洲 |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播放 | 亚洲А∨天堂AV网在线 | 日本亚洲欧洲免费无线码 | 日韩欧美在线导航亚洲都市 | 亚洲视频日本有码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