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海關關員為中央援港醫療防疫工作隊隊員提供通關指引。張培佳 攝
深圳灣邊檢站工作人員在口岸入境高風險崗位上執行旅客查驗任務。
跨境司機接駁點發現陽性病例,市口岸辦與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成員單位協調應急政策,緊急啟用口岸備用接駁點。
深圳灣邊檢站工作人員在對深港跨境貨車進行車體檢查。
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03月25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徐美 吳德群)春光四起,草木蔓發,深圳生機勃勃。
從衛星云圖上看,東起大鵬灣,西至珠江口,密布著的海陸空鐵口岸,國際班輪、飛機、車流、物流、客流……日夜川流不息。
盡管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但作為超大城市、口岸城市和外向型城市的深圳,依然活力十足。
這得益于,深圳始終以開放的姿態保持口岸“開門防疫”,保持“客通貨通”;得益于,每一個默默無聞、夜以繼日的“小我”,他們在看似普通的崗位上,擰緊每一顆“螺絲釘”,在筑牢外防輸入嚴密防線的同時,全力支持香港,奏響深港同心抗疫的精彩樂章。
連日來,記者走近這些一線戰疫前線“小我”,他們用自己的“微小”,構建起疫情防控的“長城”。
壓實口岸地區防控責任,充實口岸防控力量,健全常態化防控機制,補齊短板弱項,筑牢外防輸入防線。深圳一直在堅守。
目前,因應疫情形勢變化,深圳口岸有關部門及時充實修訂口岸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并對口岸區域進一步提級管控,嚴格劃分防范區和管控區,進行分級管理。
閉環管理防線
高風險崗位作業人員堅守一線
上午10點,當第一位入境旅客走進深圳灣口岸旅檢大廳。即使身著厚厚的二級防護服,深圳灣海關旅檢三科科長范洪濤腳步也明顯加快起來。
“您好,請出示您的健康申明卡。”“您好,請到前面進行核酸采樣。”……口岸一線,深圳灣海關承擔著關鍵性的衛生檢疫工作。范洪濤他們需要在現場四處走動,及時處理各類突發情況。這其中,就包括發現新冠肺炎陽性旅客后的安全處置。
“今年以來,入境旅客一天最多時超2000人。”范洪濤說,疫情嚴控下,一方面會有個別旅客不配合、不理解,需要進行反復溝通;一方面碰到旅客入境時體溫異常,則需要帶他們到負壓隔離室再度測量。“經常忙得腳不沾地。”他說。
14天高強度的一線防疫告一段落后,范洪濤會在酒店隔離7天,再進行7天居家隔離,才能重新返回到工作崗位。2月份香港疫情形勢嚴峻時,正是范洪濤第4次閉環工作。
待海關人員工作完成后,邊檢人員接過“防疫接力棒”——詢問旅客行動軌跡、人證對照、蓋章放行。這是正在第5次參加閉環工作、深圳灣邊檢站執勤五隊三級警長余靜雯當下的“防疫工作流水線”。
“旅客要摘下口罩才能核對證件,雖然在柜臺里,也有面對面接觸的傳染風險。”余靜雯說。
據了解,像范洪濤、余靜雯這樣所有直接接觸香港旅客和跨境司機的一線工作人員,都被劃分為高風險崗位工作人員,統一進行閉環工作管理。
同樣,在客運車道工作的深圳灣海關旅檢九科副科長孫曉菲要接觸一整車的入境旅客。
一手拿擴音器,一手拿測溫槍,孫曉菲在緊張開展著她第5次28天的閉環工作。“請車上的乘客下車接受測溫。”在客運車抵達深圳灣口岸檢驗區后,孫曉菲需要挨個對乘客測溫,人工核驗后才能放行,從早10點到晚10點,每天12小時的工作要重復14天,之后她也會像其他閉環工作人員一樣,在酒店隔離7天,再進行7天居家隔離。
除貨運車道、旅檢大廳外,深圳灣口岸冷鏈區域同樣實行閉環工作管理。
深圳灣口岸管理處保安員孔幸安正在深圳灣口岸冷鏈7號貨臺閉環工作中。“跨境貨車司機在等待查驗過程中,如果需要下車去洗手間,我就要維護秩序,讓司機之間不要近距離接觸。”晃了晃手里的喇叭,他對記者說。
下班之后,孔幸安會回到高風險崗位工作人員專用的閉環宿舍。在疫情形勢嚴峻后,深圳灣口岸48小時搶建完成閉環宿舍,保障工作人員的衣食住行。“我們要求下班之后不出房門,以降低可能感染風險,我一般就在房間里看電視。”孔幸安說。
當入境旅客通關后,南山區應急管理局四級調研員,深圳灣口岸現場副總指揮胡軍光開始加入這場“疫情防控接力賽”。“最多一天轉運入境旅客2000余人。”他說。
作為應急部門,胡軍光他們主要負責對深圳灣口岸入境旅客的轉運。入境旅客在完成海關及邊檢手續后,由應急局引導旅客上車并轉運分流至各區隔離地點。
面對面接觸入境旅客,病毒感染風險離他們近在咫尺。
對范洪濤、余靜雯來說,與病毒最近距離在入境旅客脫下口罩時。對孫曉菲來說,與病毒最近距離在對每一位旅客進行人工測溫時。對孔幸安來說,與病毒最近距離在跨境司機從他面前開車經過時。對胡軍光來說,時間更長一點。
“從旅客踏出大廳,一直將他們護送到隔離地點辦理入住,直至他們關上房門后,我這顆心才安定下來。”胡光軍說。
他們非常清楚知道自己所面臨的風險,但沒有一個人中途退卻。因為,作為口岸一線工作人員,他們更清楚自己身上的責任。“必須嚴格落實防疫規定,從每一個自我防護細節做起,這樣才能更好地履行‘戰疫’職責。”
三道核酸防線
管控跨境貨車司機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深圳口岸持續發現核酸陽性跨境貨車司機。做好跨境貨車司機的疫情防控工作,成為深圳各口岸最迫在眉睫的工作。
“3月14日,深圳進一步加強了深港跨境運輸閉環管理,所有深港跨境貨車入境深圳后,須在深圳皇崗口岸接駁點、文錦渡口岸接駁點、深圳灣口岸接駁點實施陸路跨境運輸全接駁,深港跨境司機在上述口岸接駁點與內地接駁司機交接車輛。”深圳市口岸辦陸路口岸處處長王永良說。
王永良表示,香港跨境貨車司機抵達接駁點前,需先跨過三道“防線”。一是24小時陰性核酸檢測證明;二是70分鐘出結果的核酸快檢;最后是常規的PCR核酸檢測。
三道防線,每一道都可能出現陽性結果。
一根長桿漁網,是深圳灣口岸管理處保安員陳聲潤最近必備的“上崗工具”,當跨境貨車司機持24小時陰性核酸檢測證明入關深圳灣口岸時,陳聲潤需要借助漁網將試劑盒遞給司機,并監督司機自行檢測。“我要盯著司機捅鼻子后,回收他的試劑盒,并等待15分鐘后看結果。”他說。
一絲不茍。作為深圳市口岸辦陸路口岸處二級調研員,文錦渡口岸專員譚錄明碰到過幾次跨境貨車司機核酸檢測陽性的緊急情況。
“文錦渡口岸每日出入境車輛達3000輛,在香港病例激增情況下,防輸入壓力非常大。”譚錄明回憶,2月7日,一名核酸陽性跨境貨車司機在文錦渡口岸錦上花接駁點有逗留記錄,由于需要開展封控工作,導致入境車輛無法進入,車輛一度擁堵至文錦渡口岸海關入境出口處。
“司機都在焦急等待,我們迅速處置,延長通關時間,一直到2月8日凌晨1點,所有報備的供港鮮活車輛才通關完畢,確保香港市場鮮活農產品當晚抵港。”譚錄明說。
譚錄明告訴記者,為防止再次出現跨境貨車擁堵情況,市口岸辦迅速研判,積極應對,一方面,將出境緩沖車場和兩條出境車道近1萬平方米場地,臨時移交給羅湖區政府作為接駁點,以防司機之間近距離接觸;另一方面,一周內建成快速核酸檢測實驗室,縮短跨境貨車司機核酸檢測時間。
因應深港疫情形勢發展變化,市口岸辦積極協調香港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和深圳口岸查驗單位,2月14日,將文錦渡口岸調整為供港鮮活產品專用通關口岸,其余貨運車輛分流到其他口岸通行,有力保障了供港鮮活產品的快速運送。
防止新冠進一步傳播,在發現核酸陽性跨境貨車司機后,消殺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深圳灣口岸管理處消殺主管紀鋒鋒對此經驗豐富。“我們會完整掌握司機的行動軌跡,進行追蹤消殺,包括空氣消殺和地面消殺。”
但隨著深圳近日氣溫回升,紀鋒鋒他們的消殺工作變得艱難起來。常規消殺中,消殺人員需背上四五十斤的消殺藥水,沿著口岸完成每天3到5次的消殺工作,碰上天氣熱、氣溫高,一次消殺下來,消殺人員所穿的二級防護服往往能倒出水來;在應急性消殺中,工作人員則是24小時待命。“有一次發現陽性病例后,整整消殺3個小時,用了3桶藥水,那一天就睡了一個多小時。”紀鋒鋒回憶說。
軟硬防線
打響黑科技防疫戰
“這是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這邊是旅客通道、高風險人員通道和普通工作人員通道。”在深圳灣口岸,市口岸辦陸路口岸處副處長薛華明向記者一一介紹了最新實行的三區三通道。
非必要不接觸,接觸必消殺。這是口岸一線人員“鐵”的防疫紀律。
像紀鋒鋒一類的高風險消殺人員,平均每天要換5-6套防護服。身著“大白”的他們,在哪里進行脫卸處理?又如何消除自身風險?專門負責口岸防疫硬件設施,后勤服務的一班人馬同樣責任艱巨。
由一條條水管連接起來的脫消方艙、醫療垃圾轉運點、各類臨時方艙中是關鍵答案。通過脫消方艙視頻,記者看到,集裝箱式的脫消方艙含一脫間,二脫間,脫卸流程貼在醒目位置,供使用者參考照做。此外,里面空調、紫外線燈,洗手池、消毒液等大大小小的消殺設備一應俱全。
“你看口岸上最長的水管達100多米,我們曾用5天就建設了脫消方艙和快速采樣方艙。”負責給深圳灣口岸設施設備供水電的管理處副主任卓越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在旅檢大廳安裝消殺紫外線,消殺機器人等設備。
口岸一線,還有專為跨境貨車司機準備的“黑科技”防疫硬件設備,北京冬奧會同款公廁是最好代表。
揮一下手便能開關門,特定排污存儲裝置……在深圳灣口岸候檢處,放置了6個跨境貨車司機專用的北京冬奧會同款專用公廁。
此外,皇崗口岸、福田保稅區、文錦渡口岸、蓮塘口岸、沙頭角口岸和深圳灣口岸等6個供跨境貨車司機使用核酸檢測實驗室改擴建完成,已經投入使用。
踏入紅區,就是踏上“戰場”。因為身后有強大的技術支持和后勤保障,防疫一線人員也能夠底氣十足,信心滿滿。
“硬”是硬核設施設備,“軟”在數字防疫戰場。
“跨境安”系統是當前跨境貨車司機入境前必須使用的預約申報,在司機入境后,該系統能夠全程追蹤司機行動軌跡,以防司機進入公共場所,實現口岸點、作業點、住宿點和沿線高速服務區等交通節點的全閉環監督管理。
單位部門間的防疫信息渠道逐步連通,在香港疫情形勢嚴峻后,公安部門、疾控中心、口岸、交通部門等各部門單位之間搭建良好的溝通機制。從口岸到各市區的閉環,從口岸到“家門口”的交接,從口岸到各配送點的流通,時效性更強、處置更規范、設計更安全。
深港兩地的數字戰疫日漸默契。“一旦發現陽性病例,我們會第一時間推送香港的運輸署、衛生署,保安局等,同時調整旅客預約系統,深港間信息流通越來越順暢。”薛華明說。
愛心防線
奏響深港同心抗疫樂章
守住口岸一線,深港一齊戰疫,更是涌動著一道道“愛心防線”。
2月底,一名跨境貨車司機向深圳灣口岸緊急求助,他是一名透析病人,需要回家做透析。薛華明他們核實情況后,立即溝通司機所在社區和疾控中心,并派專人小組護送該名司機。“生命至上!口岸不僅是經濟之路,更是很多人的生命之路,一旦遇到特殊情況,我們也特事特辦。”他說。
胡軍光也處理過多起旅客緊急通關事件。一天夜里凌晨12點,旅檢大廳正在清關時突然有兩名旅客進來,其中一名旅客的核酸報告不合規定,根據規定需被勸返。旅客著急地向工作人員求助,“我沒車,現在閉關了我也回不去啊。”胡軍光立即協調相關人員,為旅客進行核酸采樣,等到所有防疫手續齊備,胡軍光再安排將旅客轉運至隔離點。
一邊保證通關,一邊嚴查退港。皇崗口岸管理處主任葉雄表示,皇崗口岸通關日均5000輛車次,最多時一天退港達50輛。一天,一名內地貨車司機因核酸檢測證明不符合規范,需被退港,司機一聽就慌了神。“他說他只是去香港送貨,如果被退港也沒住處,語言不通也不知道跟誰聯系,又擔心香港疫情。”葉雄說,他們通過一夜聯系和各方協調,最終安排司機順利進入深圳。
晚上11時,深圳灣口岸依然燈火通明。作為進出口水果的主要口岸之一,保障冷鏈水果入境時效性和暢通性,是深圳灣海關查驗五科副科長、深圳灣口岸冷鏈管理組長郭靖的主要工作。他取消原來的兩班倒工作制,現在全組人員從早上9點工作至23點,強大的人力支撐以應對各類突發性疫情事件。“我們常常會為了一個貨柜,等上半小時、一小時,兩小時……直至貨物送達。”郭靖說。
疫情大考之下,除了十萬火急的“營救”行動,更多的是堅守崗位的“逆行者”。
深圳疫情多點散發,不少口岸工作人員都遇到了緊急臨時管控。文錦渡口岸管理處主任陳永福最近總是緊張,他害怕下班之后接到同事打來的電話。“好幾個同事住的地方突然出現疫情,要么就回不了家,要么就在家出不來。”
深圳灣邊檢站執勤九隊一級警長楊濤已經工作30多年了。最近,他的妻子也臨時調來支援深圳灣口岸。兩點一線的閉環工作對家住羅湖的夫妻倆來說,最困難的是每天來回50公里通勤路程。“家里有一對兒女沒人照看,我和妻子只能利用交接班的空隙分開回來帶小孩。”
旅檢大廳,感人一幕也頻頻上演。余靜雯已經數不清收到了多少封感謝信,在工作中,她發現入境旅客都是中老年人。“當他們順利通關時,你能明顯看到他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開門防疫”,是要在維護疫情防控大局下,同時保證香港物資供應穩定。
隨著香港第五波疫情持續,深圳各口岸全力撐港,紛紛開通跨境援港抗疫“綠色通道”。
從2月14日零時起,深圳設置文錦渡口岸僅用于供港鮮活類貨物跨境車輛出入境。而在此前,文錦渡口岸便已經設置了“供港鮮活綠色通道”,文錦渡海關運用“單兵設備”“駕駛員智慧驗放系統”以及非侵入式查驗設備等提高貨物和車輛通關效率。
2月17日、19日下午,由內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專班派遣的兩批內地工作隊,經深圳灣口岸啟程赴香港,配合特區政府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2月21日,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又臨時開放蓮塘和皇崗口岸旅檢通道,保障內地支援香港抗疫人員高效安全通關。
2月24日凌晨,2批共43萬人份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經深圳灣海關驗放后,在深圳灣口岸快速通關,運往香港供醫療機構和個人自測使用。
自疫情發生以來,鮮活食品跨境運輸專用文錦渡口岸從未中斷。運往香港的鮮活食品,占香港市場總量的85%以上。自今年1月1日以來,深圳文錦渡海關日均監管供港鮮活產品出境車輛約300多輛,涵蓋生菜、青瓜、椰菜、大白菜、番茄、西蘭花等各類鮮蔬。
2月21日深圳已經全面開通媽灣、大鏟灣、鹽田港區三條供港生活物資定時定點駁船專用航線,供港物資源源不斷。
3月1日起,14個深港跨境貨物運輸綜合接駁站全面運作,深港跨境貨物運輸開始實施定線定點全流程封閉運行,此舉意味著,在保證跨境貨物運輸暢通的同時,深圳對境外疫情輸入防控再次升級。
在確保陸路、水路運輸暢通的基礎上,深圳積極籌劃,推動鐵路援港班列開通,首趟鐵路援港班列于3月2日正式開行。深港跨境鐵路貨運,將成為深港風雨同舟攜手抗疫的重要助力。
一河兩岸,深港連心。作為深港物流人流的連接點和樞紐站,深圳口岸始終扮演著疫情防控和運輸通關的“守關人”,譜寫出深港同心抗疫“雙城記”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