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苦加班久矣”
從早九到晚九,一天工作12個小時,一周6天奉獻給工作,1天留給自己......
“996”工作制,讓打工人疲憊不堪。而在某些企業,甚至流行起了“年輕就該多拼命”的加班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勞動者每天工作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
來源:圖蟲創意。
可事實上,有多少人真的會去抗議“超時加班”?不怕丟了工作、失了飯碗?
一旦員工與公司正面對抗,最終面臨的可能不只是被辭退,甚至有被整個行業“拉黑”的風險。
對“996”“007”說“不”,不僅要勇氣,還需要底氣。
盛行的加班風氣,該治治了
近日,北京等9個省份的人社部門宣布,在3月15日至5月15日期間,開展超時加班集中排查整治。用人單位如果有相關違法行為,將被追責乃至曝光。
其中,“996”、“007”的發源地——互聯網企業,成為重點檢查對象之一。
消息一出,網友紛紛歡呼“好耶!”
也有人“點名批評”自己的行業:
事實上,“996”工作制是違法的。
根據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由于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后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2021年,人社部和最高法聯合發布超時加班典型案例,明確表示“996”、“007”的工作模式違法。奮斗不是用人單位逃避法定責任的“擋箭牌”。為了企業利潤罔顧員工身體和精神健康,本質上是對勞動者的壓榨與剝削。
加班文化,是該治治了!
加班問題,何以根治?
一片叫好聲中,很多網友仍然擔心:兩個月的集中排查整治過去,加班文化會不會“卷土重來”?當前,對加班的界定依然模糊。
工作沒做完,老板當天就要結果;已下班回家,領導有事隨時微信找,這些算不算加班?怎么維權?解決加班問題,需要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相關規定:更明確的加班定義、獎懲措施,更大的處罰力度,才能引導企業自覺尊重和執行規定,賦予勞動者維權的底氣;現在,一些企業主動取消“996”、“大小周”,是一個好苗頭。
企業管理者應轉變“加班即奮斗”的畸形價值觀,關注“人”的訴求,以正向的激勵和反饋激發打工人的內在驅動力,營造良性的競爭氛圍和就業環境。
此外,企業工會作為協調勞資關系的群眾組織,面對職工的勞動權益受到侵犯,應真正發揮“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的作用。
當追求自我的90后、00后逐漸成為職場的中堅力量,勞動者越來越重視個體價值。有了政策“撐腰”的勞動者,更要主動站出來發聲,讓輿論給予加班現象更多關注。
當越來越多的聲音匯聚在一起,終將成為無法被忽視的力量!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