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第二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評選結果日前公示。“茅洲河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項目(深圳光明段、寶安段,東莞濱海灣段)”“深圳市大沙河生態長廊生態修復項目”“深圳市大梅沙海濱公園整體生態修復工程”入選“十大范例”名單。
此次評選活動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指導,經提名推薦、初審篩選、實地考察、網上投票、集中評選等程序,已產生“十大范例”“十大范例提名”“單項獎”3項、“通報表揚生態修復工作單位”19個及“通報表揚生態修復個人”38名。
評選活動中,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生態修復和地質環境處、寶安管理局獲評“通報表揚生態修復工作單位”,生態修復和地質環境處黃倩倩、梧桐山風景區管理處王定躍入選“通報表揚生態修復個人名單”。
茅洲河及兩岸風光
【讀特新聞+】
1.茅洲河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項目(深圳光明段、寶安段,東莞濱海灣段)
茅洲河是深圳、東莞兩市的跨界河流。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河流沿線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造成茅洲河嚴重污染,是廣東22條重點整治河流中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深圳、東莞兩市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實現了茅洲河的華麗蝶變,對重污染河流治理及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意義。
茅洲河及兩岸風光
2.深圳市大沙河生態長廊生態修復項目
大沙河生態長廊景觀項目是深圳市重點民生工程,由南山區政府立項投資,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負責建設,水務、工務、交通、街道等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項目于2018年1月開工,2019年10月開放,建設范圍從長嶺陂水庫泄洪口至大沙河入海口,全長約13.7千米,總面積約95萬平方米。項目秉承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通過水資源修復、生態棲息地營造、景觀空間提升,改變了大沙河以往僅作為城市排洪調蓄為主的功能性“渠道”用途,集城市景觀、生態保護、水上文化和防洪安全于一體,風景宜人,生態宜居,美麗宜游,連通深圳灣濱海休閑帶、深圳人才公園,成為深圳最美的景觀河、最大的濱水慢行系統。
大沙河生態長廊景觀
3.深圳市大梅沙海濱公園整體生態修復工程
大梅沙海濱公園是深圳東部,黃金海岸線的重要節點。大梅沙海濱公園受2018年9月臺風“山竹”影響毀壞嚴重,對其整體重建。公園重建范圍20.07公頃,其中修復沙灘面積11.5公頃,濱海公園面積為8.57公頃,海岸線長度1.4公里。目前項目已經全面施工完成,對外開放。
(原標題《深圳多個項目入選廣東省生態修復十大范例》)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