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蘇州市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通氣會,介紹疫情防控最新情況。在新聞通氣會上,蘇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主任醫師張鈞介紹,3月10日0時至4月2日15時,蘇州市累計報告陽性感染者159人,其中確診病例3人,無癥狀感染者156人。
從人員情況看,涉及外省市來(返)蘇州及其關聯人員104人,省內其他城市來(返)蘇州及其關聯人員5人。近段時間以來,蘇州市新增感染者多為周邊外省市中高風險地區來返蘇州人員及其同事、家人等關聯人員。
從地區分布看,張家港市3人,常熟市7人,太倉市31人,昆山市43人,吳江區25人,吳中區10人,相城區12人,姑蘇區7人,工業園區19人,高新區2人。
“從這兩組數字可以看出,外來輸入風險依舊比較高,特別是蘇州東部板塊疫情防控壓力大,嚴格外防輸入仍然是當前的重點。”張鈞說。
張鈞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快、穿透力強,結合國內其它城市防控的經驗,只有制定更有針對性的防控策略,“以快制快”,“以靜制動”,才能跑贏病毒傳播。最近只要有疫情“露頭”,蘇州疾控中心就第一時間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進行核酸檢測,有時還啟動區域核酸檢測,目的就是為了在病毒傳播出去之前,迅速切斷傳播鏈條。比如昆山,也正是基于這樣的策略,從4月2日開始,利用清明假期,讓人員靜下來,花4天時間,進行多輪區域核酸檢測,最快速度把潛在風險找出來。
從傳播渠道看,大多數是明確的外省市輸入,但也有其它孤立的案例。比如,3月28日常熟發現的一例輕型確診病例楊某,其感染的病毒,經測序對比為VOC/Omicron變異株BA.1.1進化分支,在本土病例和輸入病例數據庫、全球新冠病毒GISAlD數據庫中均未發現新冠病毒基因組高度同源序列。本著對市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為盡快排除風險,切斷傳播鏈,蘇州疾控中心第一時間對關鍵病例開展了流調和基因測序,但流調分析、基因測序是一項科學嚴謹復雜的工作,需要一定時間來分析比對,希望廣大市民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信任和支持蘇州的疫情防控工作,相關信息將及時對社會公布,回應社會關切。
(原標題《蘇州發現奧密克戎新變異株,與全球已知毒株不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