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網絡熱點,直面網友關切。法律“玲”距離,從身邊網事入手,讓法律好懂好用,做你身邊的法律智庫。歡迎你把更多的法律案例和困惑告訴我們,我們請法律專業人士來解答。(電話:83521468,傳真:83911897,郵箱:zhangl@sznews.com)
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4月3日訊(記者 張玲 實習記者 趙薇 余璐瑤)如何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對財產或其他事務作出符合自身意愿的處理?關于遺囑,你知道多少?
(以上數據來自深圳遺囑庫)
根據深圳遺囑庫統計,截至2022年3月28日,該庫總遺囑登記數量為20767份,涵蓋年齡段為22-97歲。其中,60歲以下人群為4652人,占比22.4%;61到70歲人群為9553人,占比46%;71到80人群為4153人,占比20%,81歲以上人群為2409人,占比11.6%。
(數據來源:深圳遺囑庫)
從近三年數據來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人群占比總體呈現下降趨勢,60歲以下的中青年人群占比逐年上升,其中30歲以下人群占比增長速度最快,31-40歲人群占比總體持平,41-60歲人群保持增長態勢。其中年齡最小的是2021年登記的一位22歲留學生。可見,“遺囑”二字代表的不僅僅是臨終的期盼,而逐漸轉化為在各種情勢變化下實時規劃家庭財產的重要手段,“三十而立”的觀念逐漸在中青年人群中盛行。
深圳遺囑庫立遺囑年齡比例分布餅圖。(數據來源:深圳遺囑庫)
法律“玲”距離對市民進行的采訪發現,部分人表示“暫時沒有立遺囑的打算,人還是要積極樂觀面對生活”,但也有部分市民表示身邊有從事航空業的年輕朋友已經提前設立遺囑。
深圳立遺囑的群體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對于這個現象,我們該如何解讀?對于有意向做遺囑的各年齡段人來說,又該注意哪些問題?我們請到深圳遺囑庫創始人、廣東嘉得信律師事務所的閔齊雙律師為我們解答立遺囑相關的法律問題。
法律“玲”距離:立遺囑逐漸年輕化,那么法律對立遺囑人有沒有年齡規定?
閔齊雙律師:《民法典》規定,僅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訂立遺囑。而在我國,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依照法律規定,十六歲開始即可以訂立遺囑,但前提是必須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
閔齊雙律師接受記者采訪。
法律“玲”距離:立遺囑有哪些條件?
閔齊雙律師:首先,立遺囑具有嚴格的人身專屬性質,只能由立遺囑人親自獨立訂立,不可由監護人或委托授權人等代理人代為訂立。
其次,遺囑必須是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思,受欺詐、脅迫所立的遺囑、偽造的遺囑、被篡改遺囑內容均無效。再次,遺囑的內容不能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或者公序良俗,比如前兩年熱議的“立遺囑將財產留給小三”,就會因為違反公序良俗而被認為無效。
最后,訂立遺囑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遺囑形式,且每種形式的遺囑都有其所需具備的形式要件,如打印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錄像遺囑等形式均需有兩個以上具有法定資格的見證人,一旦欠缺形式要件,遺囑便容易被認定為無效。因此,我們建議,還是要尋求專業人員及專業機構去訂立合法有效的遺囑。
法律“玲”距離:年輕人立遺囑與老年人立遺囑有什么不同,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閔齊雙律師:提前設立遺囑并不代表對生活喪失希望,反而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我們注意到,年輕人從觀念層面上對遺囑的認識是不一樣的,他們覺得立遺囑和買保險是差不多的,并不像以前人們傳統認知觀念(即認為遺囑一定與生死掛鉤)。
老年人的生活基本趨于固定,而年輕人正處于不斷變化的階段,無論在家庭成員(結婚離婚、生兒育女、父母去世)還是財產狀況(買房賣房、創辦公司、財富積累及多樣化)上都會出現新的情況和變數,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因此對于年輕人來講,他們更需要一個動態化的方案,可以隨著她們人生的發展去不斷調整。
深圳遺囑庫為更好地幫助中青年人及時梳理財產、更新遺囑內容,也在2022年推出“一生守護”服務,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每年都為這些立遺囑的年輕人提供一次財產梳理及繼承方案的建議,年輕人可選擇根據當時的情況實時更新自己的遺囑——也就是說一年可以有一次免費修改遺囑的機會。這種“與時俱進”的服務,既可以彌補普通人對法律知識的不足,幫助他們訂立合法有效的遺囑,又可以滿足年輕人對動態化方案的需求。從服務推出后這段時間來看反響是很好的,已有許多中青年人選擇辦理我們的“一生守護”。
法律“玲”距離:此前有媒體報道,某地一位年僅18歲的大一學生小紅(化名)要求設立遺囑,將自己銀行卡的2萬元存款留給她的朋友,小紅這一行為是否具有法律保護,她日后是否可以修改遺囑內容?
閔齊雙律師:《民法典》規定,自然人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個人。小紅已年滿18歲,只要不存在民事行為能力不完全、遺囑內容不真實、違反公序良俗等法定情節,小紅立遺囑的行為是合法有效的、受法律保護的。
《民法典》還規定,遺囑人可以撤回自己所立的遺囑。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后的遺囑為準。也就是說,小紅只要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就可以隨時修改自己的遺囑。
法律“玲”距離:有網友曾向我們的欄目咨詢,是否可以通過微信立遺囑?請問閔律師,微信遺囑具有法律效力嗎?
閔齊雙律師:受遺囑生效及執行的特殊性影響,為確保遺囑的真實性,我國法律規定有效的遺囑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我國《民法典》目前規定了六種遺囑形式,而微信立遺囑的形式并不屬于其中,因此微信遺囑不具備遺囑的法律效力,它所起到的作用多是一種情感上的留言。如果希望自己的財產能夠妥善處理,還是需要依照法定形式訂立遺囑。
【關于閔齊雙律師】
閔齊雙,廣東嘉得信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主任。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研究生。律師執業三十年,諳熟各項法律業務,對金融、行政法、公司法及家族財富管理與傳承方向有扎實的理論研究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閔齊雙律師是20多家銀行的常年法律服務律師,擔任多家金融機構常年法律顧問律師,牽頭發起創立深圳市幸福和諧繼承服務中心,并建立深圳首個公益遺囑庫“深圳遺囑庫”,同時組織發起成立深圳市老年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
(作者:張玲 趙薇 余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