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瑯書聲,重回校園,匯成這個四月最美妙的樂章。返校復課正穩(wěn)步推進,師生家長倍感舒心。
盡管一直開展網(wǎng)課,學業(yè)沒有落下太多,但能夠坐在課堂里面對面授課,效果定能加倍。許久沒有見面的小伙伴們重聚,雖然仍要保持社交距離,不過那份久別重逢的親切感也一定會在孩子的青春里留下難忘的一筆。各年齡段的學生們回歸校園,也正向全社會釋放有力的信號:我們的生活正回到正軌!
疫情仍然沒有遠去,因此返校復課的決策經(jīng)過了綜合研判、反復論證和專家嚴格評估。從目前的疫情發(fā)展態(tài)勢看,兒童和青少年屬于新冠肺炎易感人群。校園人員聚集,學生健康更關乎千家萬戶,嚴防校門這一關,拒病毒于校園之外,很有必要。
校園防疫,學校要承擔第一責任,需要做好日常消殺、人員管理、學生健康監(jiān)測等諸多工作,但要不留死角密織校園防疫的防護網(wǎng),還仰賴多方合力。比如對于家長而言,盡量減少全家不必要外出,督促孩子按要求做好核酸檢測,疫苗應接盡接,都是對自己孩子負責,也是對其他同學負責的表現(xiàn)。
其他職能部門,也要跟教育部門打好配合,建立起聯(lián)防聯(lián)控的常態(tài)機制。例如,市場監(jiān)管部門要做好學生飲食安全穩(wěn)定供應的保障和監(jiān)測工作,衛(wèi)生防疫部門、應急管理部門也要針對校園環(huán)境,做好防疫要求下的防火、減災預案和演練,按需調整學生核酸檢測的綠色通道。
當然,除了做好防疫物資等硬件上的硬保障,對師生學習生活的軟性關懷也必不可少。說實話,孩子們很不容易,原本應該享受自由自在奔跑的青春歲月,卻硬生生被病毒耽誤了,怎樣做好心理疏導,盡可能消除疫情對學生成長的不利影響,是擺在教育工作者臺面上亟待解決的課題。當然,長期在家學習的節(jié)奏和上學的節(jié)奏必然也有些落差,特別是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學生,還要面臨課程銜接的問題,更需要老師、家長一起關注,才能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
深圳防疫一直在盡力做得更人性化、講細節(jié),大家也不吝配合,在守護學生時,更需要多方合力,用貼心、細心的行動,撐起孩子成長一片天。
出品人:藍岸
總策劃:陳建中
監(jiān) 制:肖剛
評論員:王森
觀察員:陳致遠
視頻剪輯:戰(zhàn)旗
相關報道:
龍華“執(zhí)”播 |“開學季”突查,龍華“執(zhí)”播帶你探秘學校“后廚”
往期內(nèi)容:
深網(wǎng)觀察 第633期|老人孩子“應接盡接”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