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娃四歲近視300度,拉我進群”“希望跟大家一起學習降度數的方法,求進群”……社交平臺“小紅書”上分享的一篇通過按摩、護眼儀等治療近視的文章,引來不少家長在評論區“抱團”,希望找到良方治療孩子近視問題。那么,兒童近視真能治愈?
“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市場監管總局曝光6起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領域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中國消費者協會也發出提醒:勿輕信所謂的治療近視廣告。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青少年近視防控專家楊曉教授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視可防可控可矯正,但是不可治愈,家長們應擦亮雙眼別交“智商稅”。
食療法有助視力恢復?
只是對視網膜有一定保護作用
“我家娃今年四年級,學校體檢時查出近視120度,我看網上說堅持喝葉黃素能恢復視力,現在每天都會沖給孩子喝。”廣州家長曾媽媽告訴記者,她已經如是堅持一年了,孩子沒什么不良反應。
葉黃素是什么?它能幫助恢復視力?楊曉介紹,葉黃素其實存在于人體各個組織中,在視網膜中濃度最高,尤其是黃斑區。在黃斑區產生的圖像會通過神經傳送到大腦部位,從而形成視覺。葉黃素補充一是可通過天然食補,二是像曾媽媽這樣購買補充劑。
“通俗來說,葉黃素可以理解為“黃斑衛士”,它通過降低光和氧化對黃斑的損傷,從而保護黃斑。”楊曉提醒,孩子眼球發育過程中確實需要足夠的營養素,但要警惕商家的夸大作用,不能因為葉黃素對視網膜有保護作用就直接說它能治療、治愈近視,事實上,葉黃素、魚油、藍莓粉等食療都不能控制近視發展速度。
外用法按摩法可信嗎?
可緩解視疲勞無法逆轉眼部結構
“不止孩子用,我自己也在用蒸汽眼罩。熱熱的,敷完之后感覺眼前清晰了不少。”不少家長給孩子選購了護眼儀、蒸汽眼罩、護眼貼、眼膏等外用產品,使用過后感覺確有“效果”。如此真的能降低度數乃至治愈近視?
楊曉坦言,知曉近視相關原理后,上述謠言自然會不攻自破。“形象一點來說,可以把眼球比作氣球,眼軸比作氣球直徑。先撇開遺傳因素不說,氣球越吹越大可以看作孩子后天因用眼不正確導致眼球過快發育,此時眼軸也隨之變長,進而使得正常屈光系統不能成像到視網膜上,而是落在了視網膜前,大部分人的近視就是此類因眼軸變長而造成的“軸性近視”,也稱真性近視。目前醫學界無法使已變長的眼軸縮短、恢復正常長度。”
而對于有些家長反饋,按摩、熱敷或做完視力訓練操后,孩子摘掉眼鏡也能看清黑板這一“奇跡”,楊曉解釋,這主要是混淆了裸眼視力和近視度數的概念。這些方法可能對提升裸眼視力有效,但并不能說這會對因眼軸拉長或角膜曲率發生改變的近視起到治愈作用。很多商家可能利用這點來偷換概念,誘導家長重金求此所謂的“奇跡”時刻。“通過貼敷、涂抹、按摩或其他視力運動訓練都改變不了眼部結構。只是通過放松肌肉來緩解因視疲勞而產生的一些癥狀,但近視狀況依然存在。”楊曉表示。
中醫療法也被搬上陣?
假中醫藥之名行虛假違法宣傳之實
楊曉表示,據她了解,中醫專家確實希望在防治近視層面作出一些突破,但在目前的醫療技術條件下,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近視不可逆,仍是無法治愈。“相關中醫療法其實多是在眼眶位置作業,通過穴位按摩或針灸促進眼部血液循環,緩解視疲勞等癥狀。家長要警惕不良商家借用中醫名義行治愈近視的騙術。”
據悉,國家衛健委、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早在2019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規范兒童青少年近視矯正工作切實加強監管的通知》中就已明確指出,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消費者若發現經營者存在誤導性表述或者冒用中醫藥名義,假借中醫藥理論、技術進行虛假違法營銷宣傳行為的,可向經營者所在地的市場監管部門或者消協組織進行投訴、舉報。
該文件還提及,如“康復”“恢復”“降低度數”“近視治愈”“近視克星”等表述都是在誤導家長和近視兒童青少年。專家提醒,家長勿在此類產品或服務上輕易入“坑”交“智商稅”。
鏈接
激光手術
是矯正非治愈
近視防控還有這些誤區
記者同時采訪了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屈光與青少年近視防控門診副主任醫師楊靜。她表示,從臨床接診情況來看,還有不少家長存在一些近視防控誤區——
誤區1:孩子年齡小,不會近視。
“這涉及近視發生的原因:遺傳因素,父母近視也可能激活孩子近視;后天環境因素,如現在孩子很早就接觸電子產品且使用時間過長、睡眠與運動時間不足等也會誘發近視。為了孩子的視力健康,早防早控才是關鍵。”楊靜說。
誤區2:孩子近視度數不高,不用戴眼鏡。
“看情況。若孩子是假性近視,這屬于不合理的用眼習慣導致眼部疲勞,無須佩戴眼鏡且通過科學方法是有可能恢復的;但孩子若是真性近視,長期不戴眼鏡,視網膜一直成像模糊,大腦中樞會通過一定的補償機制,如瞇眼、歪頭等來改善這種模糊情況,長此以往會導致視疲勞,可能造成近視度數增長。”
誤區3:孩子長大后做激光手術就可以治愈近視。
“首先,手術只能幫近視者摘掉眼鏡,僅是視力“矯正”而非“治愈”。且如果術后不注意合理用眼,度數甚至還會發生回退。更為關鍵的是,近視問題不能拖,近視發生的年齡越小,發展成高度近視的可能性就越大,而高度近視會大大增加致盲性眼病發生的危險。”
楊靜表示,3-6歲是眼睛和視覺功能發育的關鍵時期,家長須隨時關注孩子的眼睛發育和視力健康狀況,幫助孩子養成科學用眼習慣;同時,每隔半年左右定期到正規醫院檢查一次視力,進行散瞳驗光、眼部檢查等,及時采取干預措施,預防和控制近視。(記者劉欣宇通訊員邰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