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6月29日訊 在羅湖區的筆架山下,有一組依山而建的建筑,這就是深圳市羅湖未來學校。6月28日,羅湖未來學校登上《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7年,為探索深圳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羅湖區決定以強調體驗實踐特征的深度學習為基礎,打造一所“面向未來、對標國際、應對智能社會”的公立學校,秉持“先有理念,再有設計,后有建筑,創新辦學”的理念,歷經4年籌備,2021年,羅湖未來學校正式開學,定位為九年一貫制新型公立學校,培養“樂于求知、勤于實踐、善于協作、勇于審辯”、能適應快速變化的未來社會的終身學習者和創新開拓者。
學校建設科學 環境優美
羅湖未來學校的建筑,實現了生態、人文的融合;學校依山而建,山樓一體,退臺式設計打造出空中花園充分挖掘山、水、植物、陽光等自然資源,增進學生與大自然交流的機會;學校的教室只有兩面墻,左右兩側均為全落地玻璃并與露臺連通,保證學生在開放有溫暖陽光的環境中成長;校內建有巖石博物館、閱讀空間、天然攀巖場、林間劇場、開合式天文臺、降溫水簾幕墻、空中運動場、體驗式走廊、種植園等,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進行學習智能物聯、大數據、全息影像等高科技手段和智能的元素,和諧地融入學校,便于學校開展科學、探索、研究等課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與探索精神。
師資隊伍優秀 實行“導師制”
除此之外,學校還建立了專業背景多樣的高素質、高標準、高水平師資隊伍,不僅有全國各地優秀教師加盟,還吸引了熱愛教育事業對未來教育充滿探究精神的跨學科復合型年輕教師。學校實行“導師制”,老師既是科任老師,又是導師,導師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研究,并對學生學習、社交、生活等方面進行跟蹤觀察。通過導師的長期跟蹤和記錄,為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留下痕跡,通過分析數據幫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也為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方案提供理論支持,實現因材施教。
辦學自主 活動豐富
據了解,學校不嚴格區分年級班級,實行團隊制。各個主題團隊既獨立又協同,各具特色,構建出友好、自主的學習生態,打破教材局限,將不同年級學生應掌握的知識點融合為主題課程。學校實施深度學習教學模式,即課前由學生自主開展預習,課中通過課堂活動互相探討,課后讓學生去拓展、探究和實現更多想法,不僅促進學生動手又動腦,更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到學習的快樂。
此外,創立多個特色社團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定期組織戶外拓展親子研究等活動,培養家長與孩子,家長與學校間的和諧關系。
深化教學研究 加強辦學合作
據悉,學校內設有未來教育研究院,每個老師同時也是未來教育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通過提煉形成相應的研究課題后,可根據實際情況組建合適的研究小組形成可操作性的解決方案,并在教學一線對解決方案進行反復地實施、改進,直到問題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羅湖未來學校加強合作交流,成為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人文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創新實驗學校,還參與北京師范大學、聯想研究院、華為等多個聯合實驗項目。(記者 郭含笑)
來源:人民日報、羅湖未來學校、羅湖教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