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12月13日訊(記者 朱琳)12月12日,浙商銀行深圳分行舉行了“金融驛站”成果匯報會暨“經濟周期弱敏感客群服務渠道同行”啟動大會。
(左)郭維奇、周衛華、劉英明、蹇娜、林志鍇、向天野、莫小鋒
會上,浙商銀行華南區總監、深圳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劉英明介紹到,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發展共識,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以應對經濟周期的調整與波動,成為業界共同思考與探討的問題。浙商銀行總行在金融業內率先提出“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經營理念,為深圳分行如何實現“逆周期的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浙商銀行深圳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劉英明
“引導呼吁金融機構和企業家等各方力量踐行資本向善,在高質量發展中推動共同富裕,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工作要求和決策部署。據相關數據顯示,深圳民營小微企業數量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浙商銀行深圳分行通過與商協會聯動合作的渠道優勢,依托“金融驛站”服務平臺和“金融顧問”制度,充分發揮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政銀企協”的溝通,構建服務平臺,努力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好最大同心圓,按下共同富裕“快進鍵”。截至目前,已經與350多家各類型商協會組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或達成合作意向,積極踐行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新理念,致力打造商協會助力共富新模式。
浙商銀行總行以“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為壓艙石,打造高質量發展的一流經營體系,成為未來幾年我行的核心發展戰略,這與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推動綠色發展、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等方向不謀而合。浙商銀行深圳分行將全力搭建“經濟周期弱敏感客群”結構,主動推進“企業+銀行+商會/協會”的聯動服務模式,通過渠道建設賦能實體經濟,與客戶建立更加長久穩定的互惠關系,形成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深圳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金融力量。
浙商銀行深圳前海分行主要負責人郭維奇
浙商銀行深圳前海分行主要負責人郭維奇匯報了“金融驛站”成立以來的階段性工作成果。截至目前,前海分行“金融驛站”已對接企業數量292家,其中有融資需求企業277家;首貸客戶33戶,信用貸客戶47戶,對接客戶轉化率82.87%,完成融資金額10.51億,首貸金額1.29億,成為深圳地區同業內首家主動向政府及監管部門公開匯報工作成果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銀行。
此外,在渠道建設賦能實體經濟的工作情況方面,郭維奇分別從經濟周期弱敏感“12345”箭式工程推進思路,從渠道合作、客群聯動、金融顧問、多跨協同和行業聚焦等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
浙商總會副會長、深圳浙江商會會長夏煒
深圳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浙商總會副會長、深圳浙江商會會長,多彩實業集團董事長、北航投資董事長夏煒作為商會代表發言,他表示:“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的資產特征,與深圳‘20+8’產業集群政策的方向一致,與深圳浙江商會的辦會目標一致,與浙商銀行弱周期行業低碳、新能源、高科技、新興科技等行業投向高度一致。對整個浙商群體而言,從傳統服務行業、貿易加工行業,逐步過渡到電子科技、生命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更加符合國家發展戰略導向的產業,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產的行業選擇導向與浙商企業的經營轉型和業務升級導向高度一致,是非常切中深圳乃至國家的戰略產業發展需要的。”
同時,銀行主動通過“金融驛站”平臺載體作用和商協會合作的渠道優勢,融合了協會對接企業信息的觸達優勢和銀行資金優勢,快速解決企業金融訴求,積極轉變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了更加個性化、精準化的綜合金融服務。
(左)王淑杰、夏煒、劉英明、林志鍇、莫小鋒
會議現場,在參會嘉賓的共同見證下,林志鍇、王淑杰、夏煒、劉英明、莫小鋒等領導上臺共同啟動了浙商銀行深圳分行2023年“經濟周期弱敏感客群服務渠道同行”活動。同時,為浙商銀行深圳分行渠道建設先進個人、渠道建設先進機構、渠道建設業務創新機構進行表彰,鼓勵在未來有更多優秀組織和個人創新發展,展現更高質量的金融力量。
據悉,浙商銀行深圳分行在總行戰略引領優勢支撐下,積極發揮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兩個國家戰略加持的特區優勢,助力浙商銀行“553”遠景目標實現,做到接地氣、招財氣、聚人氣,資產構建與客群服務。相輔相成、相互成就。
活動現場大合影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進。未來,浙商銀行深圳分行將持續推進“金融驛站”地方金融服務品牌工作,全力搭建經濟周期弱敏感客群結構,建立更加長久穩定的客戶互惠關系,為經濟發展注入金融活水,用“見行、見心、見未來”的企業精神,為深圳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貢獻更多金融力量。(以上圖片由浙商銀行深圳分行提供授權給深圳新聞網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