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3年1月31日訊(記者 何亞南 通訊員 解一琪)聚焦科技前沿,弘揚科學精神。日前,在第二十三屆深圳讀書月期間,《十萬個高科技為什么(第三輯)》新書發布會暨“科學·科普·科幻”2022年度閱讀分享會作為南山分會場壓軸活動在南科大舉行。主題展覽、新書發布、微科普分享,線上線下的多種形式給讀者帶來了一份獨具大學特色的閱讀體驗。
《十萬個高科技為什么(第三輯)》正式發布
“芯片是如何制造的?”“小小液滴如何幫助科學研究?”“微機電系統有多小?”在新書發布會現場,一個個科學問題拋出,南科大的“教授科普團”細心解答。這是南科大“科學·科普·科幻”品牌活動,首次走進深圳讀書月,作為南山區分會場活動中“科學求真”板塊的重磅活動登場。
活動現場,《十萬個高科技為什么(第三輯)》正式發布,作為系列叢書的第三部,書中增設了當下科技熱點篇章,聚焦數字貨幣、無人駕駛、5G通信技術等熱點話題,帶來更前沿的科普內容。
集科學性、原創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用科學精神滋養心智豐盈人生。《十萬個高科技為什么》系列叢書由南方科技大學教授會、宣傳與公共關系部聯合發起編撰,由學校黨委書記李鳳亮、校長薛其坤擔任編委會主任,講席教授劉青松等擔任主編,學校多位教授主筆,以南科大教師的最新科研成果為基礎,聚焦當代科技發展前沿,目前已發布三輯,銷量累計突破十萬本。
叢書用通俗語言,將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先進制造、生物與醫藥、材料與能源、資源與環境等領域的“高冷”科技娓娓道來,幫助讀者認識高科技,走進高科技,理解高科技,在“潤物無聲”中激發廣大讀者。2020年9月,《十萬個高科技為什么》叢書第一輯發布;次年9月,叢書第二輯發布。此次發布的該書第三輯中特別增設了當下科技熱點篇章,聚焦數字貨幣、無人駕駛、5G通信技術等熱點話題。
自出版以來,《十萬個高科技為什么》系列叢書獲獎不斷,叢書版權輸出到英國(英文)、斯里蘭卡(僧伽羅文)等地。叢書曾入選第十四屆廣東省中小學“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第七屆廣東省中小學生“寒假讀一本好書”活動和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推薦原創科普圖書(100種)。2022年11月,該系列叢書第一、二輯獲得了第三屆深圳科普成果展示大賽一等獎。隨著叢書在讀者中的熱烈反響,深圳乃至全國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工作者們也紛紛加入到圖書的編寫隊伍中。
持續打造“科學·科普·科幻”文化品牌
發布會現場,力學與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鄧巍巍、深港微電子學院副教授汪飛,兩位來自南科大“教授科普天團”的成員為讀者帶來了微科普分享,用生動淺顯的語言,講述深奧的科學原理。
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普文化、探索科幻世界。近年來,南科大創新提出了“科學·科普·科幻”這一概念,深度整合校內資源要素,打造特色校園文化品牌。學校在建設高水平的理工科的同時,以新思路新定位加快建設新型特色文科。學校吳巖教授作品《中國軌道號》摘得第十一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劉洋老師作品《火星孤兒》獲得第十屆“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最佳長篇小說銀獎和首屆“原石獎”等獎項。陳躍紅教授、吳巖教授與深圳大學教授聯合編劇的科幻戲劇《云身》不久前剛剛上演。同時,學校還出版了《中國科幻產業報告》《中國科幻發展年鑒》《20世紀中國科幻小說史》等研究報告和學術專著,推出了全國第一套中小學科幻教材,在“高冷”的高科技知識和普羅大眾的日常之間架起橋梁。
除《十萬個高科技為什么》系列科普叢書,南科大“三科”矩陣還包括活躍在各個公眾場合的“南方科普大講堂”、走進中小學校園開展科普的樹禮科普社,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精彩的科幻創作,配合學校科研成果、充滿未來色彩的科研主圖,廣泛傳唱的《科學有點燃》等校園歌曲。此外,學校還成立了科普公益基金,科學與人類想象力研究中心等,邀請院士、教授親自參與各項科普、文化活動,彰顯南科大作為一所科技大學的責任與擔當。
未來,南科大將繼續完善“科學·科普·科幻”文化品牌,有效利用大學人才、科研資源,主動承擔科技傳播的使命,繼續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
(本文圖片由南科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