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3年5月8日訊(記者 湯莎)近年來,保險資金運用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實體經濟、社會民生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區域重大戰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金融服務功能,通過豐富新市民普惠保險供給、創新跨區域保險服務,優化適老服務環境,聚力推進成渝金融服務一體化,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貢獻國壽力量。
多元創新,豐富普惠保險產品供給
隨著成渝兩地人才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更多優秀人才來到重慶,成為重慶的新市民、新重慶人。其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迅速增加。
今年,在重慶市人力社保局的指導下,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全面參與全市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委托承辦試點工作,選取社會關注度較高、職業傷害風險較高的即時配送、外賣、同城貨運、出行等行業為重點,以騎手、網約車駕駛員等新業態群體參保人員作為試點對象,從其職業傷害保障缺失問題入手,探索通過購買保險參保的模式,使新業態群體及時獲得醫療保障和經濟補償。
就業即是民生。新就業形態人員發揮著穩就業的重要作用。試點不僅有助于豐富新就業形態群體的勞動權益,而且對持續擴展就業渠道、增強新就業形態的“蓄水池”力量也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按照重慶市《金融支持新市民安居樂業實施細則》要求,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面向新市民積極推動普惠醫療保險“渝快保”,加快發展個人養老金業務、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等一攬子受到市場歡迎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圖:開展“渝快保”宣傳,“面對面”答疑解惑
科技賦能,保險服務跟著新市民走
“我在四川購買的中國人壽保險,能在重慶申請理賠嗎?”客戶王女士撥通了中國人壽95519客戶服務熱線,咨詢保險理賠。
40歲的王女士來自四川都江堰,已在重慶生活10多年。去年8月,王女士被查出患有腎惡性腫瘤,入院接受治療。95519座席了解情況后,向王女士介紹了中國人壽全國“通賠通付”服務。異地保單絲毫沒有影響理賠時效。在王女士遞交理賠資料的一天時間內,15萬元重大疾病保險金就賠付到賬。
依托全國“通賠通付”服務,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實現保險服務跟著客戶走,讓新市民不必在承保地和出險地之間往返奔波。2022年,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為30261名新市民提供了理賠服務,賠付金額達5148.09萬元。
圖:工作人員通過電話回訪與失能人員家屬交流護理情況
對于新市民日常保單保全服務需求,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通過智慧柜員機、壽險APP、“空中客服”、95519、傳統柜面為客戶提供保單業務全國通辦服務,一站式解決新市民的異地保單服務問題。
為建立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體制機制和金融糾紛多元化化解機制,今年,經重慶銀保監局批準,成渝銀行業保險業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在重慶成立。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也積極參與相關工作,將不斷加強區域合作、協同保護兩地消費者合法權益。
成渝聯動,保障失能老人照護需求
“真沒想到我們人在成都,也能這么順利完成評估。”李奶奶的姐姐說,長護險能承擔每月1200元的居家護理費用,這樣日常生活就能負擔得起了。
為進一步保障異地失能人員的長期護理需求,推動成渝兩地基礎金融服務“一體化”進程,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方式,為居住在成都成華區的李奶奶完成長期護理保險異地評估,暢通成渝兩地長期護理保險異地評估通道。
據介紹,長期護理保險是指為被保險人在喪失日常生活能力、年老患病或身故時,側重于提供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的一種保險。截至2022年底,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已累計為3270名重度失能人員支付長期護理保險待遇超2624萬元,惠及失能群眾2.3萬人次。
自2022年7月起,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在重慶市醫療保障局、重慶銀保監局指導下,按照“應享盡享”原則,探索“異地采集+本地評估”工作方式。如今,已為18名在成都的失能人員開展異地評估。
圖:工作人員通過線上回訪了解異地失能老人身體情況
為確保長期護理保險更好滿足市民的需求,中國人壽壽險重慶市分公司通過線上視頻+線下上門回訪服務,了解失能人員康復情況及護理情況。對于屬地居住的失能人員,一般采取上門回訪,以便更直觀地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對于跨市居住或居住較為偏遠的患者,采取線上視頻的方式,工作人員會針對用藥、飲食及護理與家屬進行交流指導,確保將為民服務的理念落實在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2022年,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渝存量投資規模超過500億元,其中另類投資規模約20億元,著重加強對中小微企業、戰略新興產業、“一帶一路”企業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和保障方案。2022年,該公司為中小微企業提供1408.2億元保險保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60.34億元保險保障,積極發揮保險保障作用,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供圖:中國人壽壽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