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 | 林良展:轉變思維方式,贏取價值人生
2023-05-11 11:21
來源: 深圳新聞網
人工智能朗讀:

師說 | 林良展:轉變思維方式,贏取價值人生

轉變思維方式,贏取價值人生

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副校長 林良展

(中學正高級教師、深圳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孩子們:

再過20多天,我們將迎來人生奮斗路上的又一次大挑戰。身處新時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這是一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奮斗的“創”時代:為人民創造更多幸福,為民族創新更高發展,為人類創設更美好未來,努力讓“創”成為人生的底色,贏取有價值的人生。

2023年高考是廣東實施新教材以來的首次高考,突出以德為先,更加聚焦對學科核心素養的檢驗,更加重視考查學以致用和活學活用的結合力度,考查運用創造性、發散性思維多角度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這個意義而言,新高考備考其實是思維方式的轉變。最后階段,我們嘗試用新的思維去思考和實踐,可大有裨益。

一、從解題到解決問題

在高三的備考過程中,你們是否感覺到,單純強調題海戰術,追求唯一標準答案、過度使用固定答題模板的備考方式已經達不到理想效果?其實,新高考考查的是在復雜性、綜合性強的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能力,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囫圇吞棗的方式是難以拿高分的。

如何提升解決問題能力?首先,讀懂真實情境。無情境不成題,“情境”即“問題情境”,指的是真實的問題背景,是以問題或任務為中心構成的活動場域,題目往往會以充分體現核心價值的問題情境承載考查內容。按知識應用和產生方式不同去劃分,情境一般分為生活實踐情境和學習探索情境,生活實踐情境與日常生活和生產實踐密切相關,需要我們運用所學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例如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和影響)和“解決”生產實踐中的問題(例如重構原有設計,提升辦事質量);學習探索情境源于真實的研究過程或實際的探索過程,涵蓋學習探索與科學探究過程中所涉及的問題,需要我們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創新思維方式,提供多種解決方案,沒有唯一答案,但是有不唯一的正確答案,具有較強的探究性與開放性,做到有效評價我們的解決問題能力。情境在題干中呈現往往有兩種方式,一是“應景式”,即僅僅作為背景式材料呈現,雖然有助于我們更容易理解題目的內涵外延,但與直接解決問題關系不大,可以快速瀏覽;二是“實境式”,即我們必須要認真理解題干的情境材料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必備知識才能解決問題。

其次,理解問題設計。設問一般體現三重性,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認知和理解都在題目本身上;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由淺層次向深層次的階段,透過文字和符號理解背后蘊含的故事、道理、意義,在題目的基礎上考查我們的理解和見解;三是“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即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因此,在后期的理解性記憶時,對老師們提出的問題可以按四個層次進行,分別是直接復述、聯系復述、遷移運用和自己提出新問題,這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二、從做題到做人做事

孩子們,新時代有新使命,新使命有新擔當,新時代的高考是國家選拔人才,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重要手段,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基礎性工作,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所以,新高考會結合新時代新要求,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和增強綜合素質”等六方面進行設計考查題目,通過解答承載著考查價值觀和思維品質的問題,引導我們養成高尚的品德、創新的思維、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審美情趣以及崇尚勞動的品質,從而促進我們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如何深入理解?一是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文化等內容的考查。以語文、歷史等學科為例,理解“富強”時,可以聯系古代中國盛世時期的成就、近代中國如何為了實現獨立、民主、富強的目標而奮斗的過程;近現代西方的發展經驗對我國發展的借鑒;現代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及成果。又如理解“和諧”時,體現在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國家間不同力量的和諧等,可以是古代的和諧思想(例如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思想),近現代的妥協思維,近現代外交思想(中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結盟運動與中國不結盟政策等)等。二是用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解答問題。首先,學會用唯物史觀去解決問題。唯物史觀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只有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才能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大道,這里的唯物史觀指的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突出物質、生產力、經濟基礎和社會存在等的第一性,突出人民群眾是文明的創造者等。其次,以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念為指導,即使面對繁煩復雜的問題都可以做到有效思考和解答,例如用“勞動最光榮”的價值觀就可以理解在2022年高考中各套英語試題的語篇中包含的山區支教、烹飪、做家務等信息,涉及的多種工作場景,引導我們形成勞動觀念,在學習和生活中培養勞動精神。三是用新的成才觀看待新高考,科學的高考觀其實就是新的成才觀,高考不是終點,大學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我們要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養成把自己的發展與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命運緊緊結合起來的品質,在人人可成才的新時代努力進取,讓自己人生更有價值。

三、從單一學科到跨學科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孩子們,在復雜的情境下要解決實際問題需要運用系統觀和綜合觀,才能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從而在未來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能夠迎刃而解。

新高考突破單一學科的局限,重視跨學科知識的融合性考查,我們如何應對?一是用系統觀重構點線面知識體系和技能體系,形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考點觀,必備知識的各個知識點之間不是割裂的,而是處于整體知識網絡之中,時間越短越要加強系統觀,減少碎片化,實現“斷舍離”,達到高效復習的效果。二是用融合觀理解學科考點,尋找學科與學科的銜接點。例如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之間緊密相連,形成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整體網絡;基礎知識內容之間、模塊內容之間、學科內容之間也應相互關聯、交織成網。因為高考命題時會從研究對象或事物的整體性、完整性出發,不僅要從學科內容上進行融合,突顯對復合能力的要求,也要在試題呈現形式上豐富多樣,對我們的素質進行綜合全面的考查。例如,涉及到某工廠選址的地理學科試題或政治學科試題,就要綜合考慮氣候特點、環境保護、地方資源、人力資源、專業技術、國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涉及到地理、生物、化學、政治等不同學科的內容,體現了高考在核心價值引領下對知識的交叉、能力的復合、素養的融合的全方位考查。又如,英語試題以全球氣候變化為情境,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描述全球溫度的變化,并表達觀察結果,這不僅要考查英語寫作能力,而且考查了觀察圖表、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三是用發展觀分析熱點問題。大多熱點問題往往體現出長時段性,要用全面、聯系、發展的觀點去分析,例如2023年的熱點之一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思想家馬克思誕辰205周年,然而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每年都是考查的熱點問題;又如有關人工智能的問題,要分析其起源、原理、現狀和影響;又如有關戰爭與和平的熱點問題,要理解有關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學者對第二次世界大戰起點的看法,分析其原因,并選擇贊成的觀點進行說明;還如圍繞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熱點,不僅僅要理解青蒿素,而且要理解青蒿素的衍生物雙氫青蒿素研制和分子結構的相關問題。等等。

四、從專題式記憶到主題式理解

何謂專題和主題?簡而言之,專題是知識和問題匯總的簡單提煉,主題是有思想引領的話題,是對問題進行有意義有價值的提煉。例如歷史世界博覽會定的主題,有“通過理解走向和平、人類的進步與和諧、海洋-充滿希望的未來、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給養地球:生命的來源”等,均是引領人類未來發展的正能量的主題。新高考在強調價值引領的基礎上關注與創新密切相關的能力和素養,例如獨立思考能力、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考查我們進行新穎的推測和設想并周密論證的能力,探索新方法、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我們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勇于大膽創新,善于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得出新結論。一是要將繁雜的考點內容主題化,把現象價值化,把復雜簡潔化,把隱晦鮮明化,把抽象具體化,例如數學題怎么考查“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青春活動”這個主題?英語題怎么考查“雙減讓學習更有質量”?二是將有意義的主題題目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治理、依法治國、創新精神等方面的主題整理相關題目進行集中訓練,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三是將教材目錄大單元和主題化,在有限的時間里回歸教材,最有效的做法是要梳理教材目錄,理清一級目錄與二級目錄之間、一級目錄與一級目錄之間的單元邏輯內涵,提煉大單元的主題,可以進一步打破必備知識的孤島,強化知識的銜接性和系統性,進一步提升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達到打通“任督”二脈的功效。

祝你們成功!

你們的老師 林良展

(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立場。)


[編輯:葉梅]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 午夜免费啪在线观看视频中文 | 一区二区免费视频少妇 | 亚洲综合五月天久久伊人 | 亚洲综合性色AⅤ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网站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