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3年6月12日訊 (記者 何亞南 通訊員 李慧 張弛 郭怡伶)6月10日,由深圳大學醫學部主辦的深圳大學40周年校慶1000場學術活動(第824場)“深圳大學臨床醫學發展論壇”舉行。本次論壇邀請了國內臨床醫學各領域知名專家和深圳醫療衛生同道,一起共謀深大醫學和深圳醫學高質量發展。
據悉,2023 年正值深圳大學成立40周年,深圳大學醫學部成立15周年。為慶祝四十華誕,深圳大學圍繞“學術校慶、人文校慶、校友校慶”舉辦校慶系列活動。其中,“學術校慶”擬舉辦800場各學科高端學術講座,醫學部擬舉辦40場高端醫學講座。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醫學部主任、深圳大學總醫院院長姜保國指出,深圳大學醫學院是深圳市第一家醫學院,要以學科交叉和科學創新為牽引來推進醫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醫療水平的發展,建設成與城市匹配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醫學院校。醫學繼續教育中心的成立是深圳大學基于醫學教育體制、臨床醫學發展而為未來深圳整個城市的醫學教育有所擔當的一個重要舉措。
深圳市衛健委科技教育和國際合作處處長周麗萍指出,此次深圳大學成立醫學繼續教育中心,切合了衛健委推動全市衛健系統隊伍醫務人員職業發展的需求。“未來,衛健委將搭起大學與醫療機構之間的合作橋梁,全面推進繼續教育發展,在構建醫務人員結構化知識圖譜、推動醫務人員以自學為主的繼續建設教育等方面發力。”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陳志鋒表示,深大醫學部基于自身相對齊全的醫學學科門類,依托深圳大學綜合性大學的資源優勢,全力保障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科建設,戰略性地提出“醫學+”交叉學科布局發展規劃,在引領深圳市“新醫科”建設方面具有先發優勢。
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校長毛軍發對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簡要介紹了深圳大學及醫學部的發展情況。他表示,深圳大學建于1983年,實現了當年籌建、當年招生、當年開學,創造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新紀錄。經過四十年的發展,深圳大學已經成為一所綜合性大學,形成了“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辦學特色,培養了近30萬各類創新創業人才,95%以上扎根粵港澳大灣區,為特區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重要支撐部門,深大醫學部醫教研協同高質量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生物醫學工程博士點于 2018年獲得批準,臨床醫學學科已經進入了 ESI 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三,生命健康學科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新增重點建設學科,深大醫學部的科技量值排名自2018年起持續上升,2021年排名34,進步顯著。本次論壇將圍繞深大醫學發展、附屬醫院建設等方面,聚焦臨床醫學理論建設、醫教協同、學校建設等問題展開深入交流討論。
隨后,深圳大學醫學繼續教育中心揭牌儀式舉行。毛軍發指出,“未來深圳大學醫學繼續教育中心的成立與發展,希望在深圳市衛健委與教育局等部門的指導下、各個附屬醫院及兄弟院校的鼎力相助下,為提升深圳醫學教育的覆蓋率、建設深圳市‘頂天立地’醫療服務體系,做出深大應有的貢獻。”
在學術報告環節,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陳國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黨委書記徐虹,空軍軍醫大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雷偉,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中南大學常務副校長陳翔,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吉訓明,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院長張浩,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醫學院分院常務副院長董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副院長王坤杰,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余敏斌,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院長牛遠杰,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講席教授王銳等與會專家先后圍繞臨床醫學領域為論壇帶來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臨床高級崗位的聘任工作,有利于促進我校臨床事業的發展,提高臨床師資隊伍能力、優化臨床師資隊伍結構,助力學校臨床醫學學科建設高質量的發展。論壇最后進行了深圳大學臨床教學基地臨床教師的高級崗位(教授和副教授)聘書頒發儀式。
此次論壇給予了大家互相學習、互相交流的寶貴機會,惠及了多方資源助力。未來,深圳大學醫學部將繼續聚焦臨床醫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全職業周期的繼續教育,為粵港澳大灣區臨床醫學發展助力,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貢獻。
(本文由深圳大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