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網絡熱點,直面網友關切。法律“玲”距離,從身邊網事入手,讓法律好懂好用,做你身邊的法律智庫。歡迎你把更多的法律案例和困惑告訴我們,我們請法律專業人士來解答。(電話:83521468,傳真:83911897,郵箱:zhangl@sznews.com)
深圳新聞網2023年12月8日訊(記者 張玲 翁任瑩 鐘亞萍 張宇杰 實習生 謝企)一則真實案例近日沖上熱搜,引發人們對遺囑的關注:上海獨生女康露(化名)的父母因車禍去世,繼承了父母在上海的九套房產和商鋪,以及1000多萬元銀行存款及理財產品,價值約2億元。半年后,康露的丈夫王力(化名)以性格不合為由向法院起訴離婚,并要求分割財產。現實比電影電視劇還殘酷,本期法律“玲”距離,我們就聚焦這宗離婚財產分割案,理清背后的法律關系。
(更多報道,請點擊:法律“玲”距離)
在我們的隨機街訪中,深圳市民看到的是王力的不厚道,還有人提到是否應該設立婚前財產協議。康露的案例最大的關鍵點在哪里?沒錯,是康露的父母沒有留下遺囑。由于康露的父母去世之前未曾訂立遺囑,父母的遺產將按照法定繼承,而康露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已過世,所以康露作為唯一法定繼承人將繼承父母所有的遺產。按照我國《民法典》第1062條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繼承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所以,康露繼承的遺產是她和王力的夫妻共有財產。
廣東嘉得信律師事務所主任閔齊雙,是深圳市幸福和諧繼承服務中心理事長,也是深圳遺囑庫創始人。關于遺囑,她給出了專業的解析和中肯的建議,對獨生子女父母尤其實用。
法律“玲”距離:在我國,財產繼承有幾種方式?
閔齊雙:我們國家的繼承方式主要分為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法定繼承指的就是直接按照法律規定的人員和順序分配遺產,遺囑繼承則主要依據遺囑的內容分配遺產,遺囑繼承優先于法定繼承。“遺囑”二字代表的不僅僅是臨終的期盼,而逐漸轉化為在各種情勢變化下實時規劃家庭財產的重要手段。
法律“玲”距離:法定繼承人包括哪些呢?
閔齊雙:我國民法典規定了第一、第二順序的法定繼承人,其中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父母、配偶、子女,第二順序繼承人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繼承開始后,優先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法律“玲”距離:獨生子女是否就能繼承到父母的全部財產?康露的被離婚以及父母2億遺產被分割,警醒了很多人。
閔齊雙:像康露這樣的獨生子女家庭還有很多,對于獨生子女家庭繼承遺產,父母應該提前做好財產的安排,而遺囑是打破法定繼承最有效的法律工具。康露這個案件如果有遺囑的話,一定是按照遺囑來分配遺產。
此外,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首先,如果在父母去世時,他們的父母、配偶還健在的情況下,即便是獨生子女也是無法繼承全部財產的。
其次,如果繼承人像康露一樣,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已去世的情況下,是可以繼承全部財產的。
但問題往往出現在這里。在沒有遺囑的情況下,我國法律規定,已婚狀態下繼承的財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也就是說,王力是可以要求離婚分割這一部分財產的。
法律“玲”距離:如果父母在子女婚前將財產都給到子女,婚后兒媳(女婿)還有繼承權嗎?
閔齊雙:這個是實踐中大家比較容易混淆的一個問題。其實,夫妻共同財產與繼承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從法律上來說,是否是婚前財產與是否有繼承權是兩個概念,區別主要體現在財產的份額上面。
婚前財產,子女享有完整的支配權。相應地,如果子女發生意外,這些財產的100%份額都會成為遺產。有遺囑的,按照遺囑分配;沒有遺囑的,由父母、配偶、子女等法定繼承人平分。
婚后財產,子女僅享有部分的支配權。相應地,如果子女發生意外,這些財產中只有屬于子女的那部分份額會成為遺產,而繼承的順序和人員,和婚前財產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無論財產是否屬于子女的婚前財產,兒媳和女婿都是有繼承權的。
閔齊雙接受深圳新聞網記者采訪。(張玲 攝)
法律“玲”距離:為了避免康露這類情況的發生,您有什么建議呢?
閔齊雙:目前來講,將財產傳承給子女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前訂立遺囑,在遺囑中明確,將來財產作為子女的個人財產,而不是夫妻共同財產。相應地,子女也可以在獲得財產后提前訂立遺囑,將財富定向傳承給自己的父母或子女,避免因婚變發生財產的外流。
其實從康露的案子中可以看到,康露的家境明顯較好。無論作為父母還是作為獨生子女,都應該更加注重財產的保護,提前做好財產規劃,預防風險。
可能在這個故事中,康露的父母還年輕,認為自己身體不錯,也許他們也有訂立遺囑方面的意識,但是覺得還早,想等到以后身體沒那么好了再考慮做遺囑。但是,康露的父母在旅游中出車禍突然去世,這也再次提醒我們,你永遠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我們建議各位市民,在自己身體和精神狀態都良好的情況下,盡早訂立遺囑,預防意外發生留下遺憾。
當然,身為父母也不用為訂立遺囑感到負擔。如果子女的婚姻幸福美滿,遺產屬于夫妻和個人并沒有太大的區別,父母留下的財富,還是會代代傳承。真正因為愛情而組成家庭的兒媳/女婿,一定可以理解這一行為。因為他們知道,遺囑防備的,就是那些別有用心的人。
“三十而立”觀念在深圳中青年人群中逐漸占據主流
記者了解到,閔齊雙作為發起人創立的公益平臺深圳遺囑庫成立已有七年,累計辦理繼承類業務超3萬件。從近三年數據來看,深圳人在立遺囑方面的意識越來越強:60歲以上的老年人人群占比總體呈現下降趨勢,60歲以下的中青年人群占比逐年上升,其中30歲以下人群占比增長速度最快,31-40歲人群占比總體持平,41-60歲人群保持增長態勢。其中年齡最小的是2021年登記的一位22歲留學生。“三十而立”的觀念逐漸在中青年人群中盛行。
深圳遺囑庫為更好地幫助中青年人及時梳理財產、更新遺囑內容,在2022年推出“一生守護”服務,其中最主要的內容就是每年都為這些立遺囑的年輕人提供一次財產梳理及繼承方案的建議,年輕人可選擇根據當時的情況實時更新自己的遺囑——也就是說一年可以有一次免費修改遺囑的機會。這種“與時俱進”的服務,既可以彌補普通人對法律知識的不足,幫助他們訂立合法有效的遺囑,又可以滿足年輕人對動態化方案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