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4年10月22日訊(記者 朱琳)10月22日,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舉行2024年第三季度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現場獲悉,截至2024年9月末,深圳市各項存款余額13.61萬億元,各項貸款余額9.47萬億元,深圳市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5個百分點。前三季度,深圳跨境人民幣收付合計3.5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三,同比增長7.8%。
2024年以來,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的指導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持續優化金融“五篇大文章”和跨境金融有關工作,豐富政策供給,創新服務方式,便利企業用好用足政策,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金融運行平穩,“一攬子增量政策”深圳落地有力提振市場信心
一是信貸總量合理增長。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的要求,堅持支持性立場,引導轄內金融機構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為深圳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截至2024年9月末,深圳市各項存款余額13.61萬億元,各項貸款余額9.47萬億元。
二是社會融資成本繼續下降。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推動暢通利率傳導機制,指導轄內金融機構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效能,推動貸款利率穩中有降。2024年1-9月,深圳市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5個百分點。10月21日,1年期、5年期以上LPR均下調0.25個百分點,將進一步引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三是“一攬子增量政策”深圳落地有力提振市場信心。9月24日金融增量政策措施發布后,市場主體信心得到有力提振。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按照人民銀行總行統一部署,引導轄內機構運用好降準釋放資金,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調的引導效果,帶動企業和居民貸款利率下降,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配合地方政府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推進支持資本市場兩項貨幣政策工具在深落地,服務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圳已有首批4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披露回購增持計劃,獲得銀行股票回購增持專項貸款額度。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高質量金融服務支持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探索構建科技金融“1+N”創新服務體系方面,以高質量科技金融服務助力深圳打造創新之城。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牽頭建立“1”個常態化工作機制,協同“產業-科技-金融”多部門發力,促進“股貸債保匯”聯動。以深圳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為導向,持續開展科技金融業務模式、產品和服務平臺等“N”項創新,培育適宜科技型企業生長的“金融土壤”,促進深圳科技創新“森林綠洲”根深葉茂。
一是聚焦高成長期科技型企業,持續推動“騰飛貸”業務模式迭代升級、增量擴面。截至9月末,轄內已有22家銀行與53家企業簽約“騰飛貸”,累計發放貸款15.9億元。
二是聚焦初創期科技型企業融資“最初一公里”,指導地方征信平臺為科技型企業精準畫像,推出“科技初創通”。6月上線以來,“科技初創通”已幫助14家科技初創企業獲得5398萬元貸款。
三是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平臺、重點產業鏈和重點科技領軍企業,開展常態化的政策宣講、產品推介、案例分享、政銀企對接等金融服務,持續推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跨境金融融合發展。
在發揮綠色金融作用,服務美麗深圳建設方面,按照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的要求,結合深圳新型儲能、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領域,加強銀企對接,提升重點領域金融支持精準性。持續推動企業碳賬戶建設,完善“降碳貸”業務模式。進一步發揮碳減排支持工具撬動作用,引導金融機構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截至2024年9月末,轄內18家銀行累計獲批102億元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發放碳減排貸款169億元,預計帶動年度碳減排量372萬噸。
在持續優化金融服務供給,推動普惠金融增量擴面提質方面,依托“征信+信貸”服務模式,持續推動“個體通”“小微通”“深質貸”等增量擴面。截至9月末,指導地方征信平臺促成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融資超2600億元。聯合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銀行圍繞“強對接 惠商戶 促發展”開展好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活動,制作并通過個體私營協會、“深i個”等渠道發布“專屬信貸產品一碼通”“賬戶服務優惠明白紙”提升金融產品服務知曉度。轄內金融機構累計開展宣傳活動400余場,覆蓋人群超過3.3萬人。截至2024年9月末,全市民營經濟貸款余額4.21萬億元,占各項貸款比重較2023年末進一步提升;普惠小微貸款余額2.04萬億元。1-9月,全市新發放普惠小微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下降0.22個百分點。
在提升養老金融服務水平,助力銀發經濟發展方面,落實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指導轄內金融機構持續做好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服務,推動轄內銀行推出“惠老助力貸”“惠老展業貸”“養老服務貸”等,豐富發展養老金融產品。聯合深圳市民政局指導平安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等5家銀行為全市年滿60周歲的老年人推出“智慧養老頤年卡”,集身份識別、敬老優待、政策性津貼發放、金融借記賬戶、深圳通等多功能于一體,可實現養老服務全領域應用,做到“一卡多用,全市通用”。其中,平安銀行深圳分行作為首家發卡銀行,目前已累計發卡119.8萬張。
在創新發展數字金融,賦能深圳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充分發揮數字人民幣在促進服務創新、助力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巨大潛力,推動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多點開花”。
一是堅持以人民群眾需求為導向,推進試點規模增量擴面。截至2024年9月末,深圳地區數字人民幣錢包數量較年初增加超600萬個,累計流通業務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超80%。
二是加快擴大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應用規模,為預付式經營領域健康發展持續“護航”。目前深圳市累計已簽約的預付式經營領域機構超2860家,服務客戶數量67萬人次,累計管理資金超13億元。
三是受理環境不斷“拓新”,使用體驗“更給力”。在全國率先落地數字人民幣APP“碰一碰”硬錢包收款功能基礎上,2024年9月,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聯合數字貨幣研究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深圳地區數字人民幣App收款業務應用試點的通知》,并推動在深圳兩家出租車公司共700余名司機范圍內開展試點應用,為進一步高效率打通小微商戶的數字人民幣受理渠道、構建更加便捷安全的數字人民幣受理環境開辟了創新、實用的實現路徑。
多措并舉,大幅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質效
一是“河套金融服務日”便利科創要素高效便捷流動。為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力度,助力深圳新質生產力發展,2024年3月正式啟動“河套金融服務日”活動。活動創新了金融服務方式,由“等上門”變為“送服務”。2024年三季度,分別以“科創企業引資現場辦公會”“生物醫藥企業面對面”為主題,舉辦專項金融服務對接活動。“點對點”“面對面”地打通了科研資金跨境流入、科創企業融資的難點堵點。
二是跨境金融對接助力出海企業獲得金融支持。為推動解決“走出去”企業跨境金融服務需求,2024年5月,啟動跨境金融服務銀企對接系列活動。通過搭建政銀企合作橋梁,幫助出海企業及時獲得配套的綜合金融服務。2024年三季度,開展跨境金融之個人外匯宣傳走進大企業活動,聚焦出海企業外派員工發薪、薪酬匯回等用匯場景,現場提供一攬子個人外匯便利化服務方案。高水平便利化試點精準服務“走出去”企業,2024年三季度新增試點企業61家,其中中小企業45家,業務規模291.8億美元。
三是首批落地跨境金融服務平臺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應用場景試點業務。9月2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在跨境金融服務平臺上線企業匯率風險管理服務應用場景,深圳首批試點運行。該場景通過數據授權共享,幫助銀行掌握企業外匯業務情況,助力銀行開展衍生品業務審核,合理評估業務規模和防控業務風險,便利企業通過人民幣對外匯衍生品管理匯率風險。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深圳轄內商業銀行通過跨境金融服務平臺為60家企業辦理外匯衍生品業務,簽約金額合計24.0億美元。有效推動銀行建立匯率風險管理服務長效機制,便利企業管理匯率風險,降低外匯套保成本。
四是優化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登記成效顯著。2024年6月1日起,深圳“貿易外匯收支企業名錄”的辦理方式由外匯局備案調整為銀行直接辦理。銀行可為企業名錄登記、外匯賬戶開立和外匯收支辦理提供一站式服務。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深圳全市各銀行已累計為5126家新企業辦理了名錄登記,平均辦理時間從近1個工作日縮短到15分鐘以內,大幅提升辦理效率,滿足了外貿企業“就近辦、快速辦”需求,降低企業“腳底成本”和“時間成本”。
五是2.0版“跨境理財通”試點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深圳25家試點銀行累計開立“跨境理財通”賬戶6.3萬個,跨境收付金額合計404.4億元,分別占粵港澳大灣區的47.4%、44.2%。
六是跨境人民幣業務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增強。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跨境人民幣收付合計3.5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三,同比增長7.8%。其中,深港間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達2.9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占兩地間本外幣跨境收付金額比重達60.1%,人民幣繼續保持深港間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