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到“我們”,粵港澳姐妹攜手共建灣區美好家園
2024-12-10 14:39
來源: 南方網

從“我”到“我們”,粵港澳姐妹攜手共建灣區美好家園

人工智能朗讀:

11月29日至12月1日,由廣東省委宣傳部指導、廣東省婦女聯合會主辦、南方新聞網承辦的“粵港澳姐妹同心 攜手打卡廣東紅”活動在廣東舉行。

活動期間,粵港澳三地婦女代表深入粵北粵西粵東多個城市,走訪廣東紅色舊址,聆聽巾幗故事,感受“百千萬工程”實施成效,體驗廣東高質量發展成果。

同走紅色革命路線,從百年黨史、百年婦運史中汲取奮進力量

本次活動的出發式選址在廣州市人民公園,這里承載了一段婦女運動的重要歷史。1924年3月8日,由何香凝組織的中國第一個公開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活動就在人民公園舉行,為中國婦女運動史開啟了新紀元。

從廣州市人民公園出發,婦女代表們在廖仲愷何香凝紀念館穿越回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聆聽革命先烈為國家利益舍棄個人安危、奔赴戰場的事跡。她們在何小靜、何虹烈士故居駐足良久,眼前一件件舊物訴說著前人投身抗日救亡運動的英勇故事;在化州革命歷史紀念館,紅色婦女工作歷史感染了每一位代表;在海豐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代表們合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用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從隱藏在赤坎老街角落的蘇聯式建筑,到韶關紅軍長征粵北紀念館,再到黃遵憲故居,婦女代表們同走紅色路線,感慨萬千。

正是由于革命先烈“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才有了今天的人民幸福生活。而幸福生活的持續,離不開社會經濟蓬勃發展,不能沒有婦女同胞的奮力拼搏,巾幗力量撐起“半邊天”。一杯清香回甘的化橘紅茶背后,藏著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廣東省化橘紅中藥文化代表性傳承人李鋒為發揚化橘紅做出的努力。韶關市柑橘生產基地的林間,婦女代表們傾聽基地負責人劉君鳳帶領8000女工的創業故事。

巾幗志愿送溫暖,共話“回娘家”新感受

創建“美麗庭院”是婦聯組織助力“百千萬工程”實施的重要抓手。在廣東,“美麗庭院”花開遍地,承載著一個個農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展現著鄉村群眾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美好家庭的精氣神。

在茂名市,婦女代表們走進新塘村,隨處可見村民在房前屋后建設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環境干凈整潔、綠意盎然。在韶關市的恩村,村民們見縫插“綠”,將原有的植被通過花盆“轉移”到村內各個角落,打造出一批美麗庭院示范點。

走訪美麗庭院時,代表們同步開展“六送”活動(即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文化、送健康、送溫暖),為廣大婦女兒童辦實事。在湛江市東海島黨群服務中心,受助的東海島村民唐小敏表示:“粵港澳姐妹們過來給我們送溫暖,感覺非常貼心。”

全國婦聯執委、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副會長張佐姣認為,這一活動不僅給村民們送去了溫暖和關愛,也讓代表與村民們有了交流的機會,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需求。

另一邊,在海豐聯安的美麗庭院里,婦女代表們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分享會。曲徑通幽,綠植滿園,港澳地區的婦女代表紛紛談及這次“回娘家”的新感受。

“想不到鄉村的庭院也這么現代化和有設計感。”梅港交流合作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田偉平談道,“這次活動讓我真正認識汕尾,這是一座讓我來了就不愿離開的城市,感覺像回到娘家一樣。”

身為梅州人的澳門稅務學會理事長黃慧斌,在參觀中國客家博物館時也有相同感受。“這是我第一次‘回娘家’。”黃慧斌笑著說,“客家人吃苦耐勞的基因一直影響著我,這次旅程回到梅州,對我有特別的意義,我的愛國情懷與客家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粵港澳大灣區唇齒相依、血脈相連,在文化傳承、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都有著緊密的聯系。通過這次活動,粵港澳三地姐妹通過實地探訪增加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在共話“回娘家”新感受的過程中,積極投身大灣區發展大格局的建設。

沉浸式體驗新質生產力,助力灣區建設

廣東高質量發展成果不僅體現在美麗庭院里,更體現在現代化的生產線上。在清遠市,婦女代表們來到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該園區是廣東省五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重點平臺園區之一,也是全省著力打造的萬畝千億級“中國快時尚智造基地”。在園區,代表們不僅看到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和高效的生產線,還深入了解清遠市在紡織服裝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品牌建設以及市場拓展等方面的積極探索。她們紛紛表示,這次參觀讓她們對清遠市的紡織服裝產業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為她們未來的合作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清遠客廳”,代表們了解到英德紅茶的悠久歷史、種植采摘工藝以及品牌文化內涵,聆聽清遠好風土品牌農產品的發展故事。“清遠客廳”是清遠城市品牌形象和清遠好風土品牌推廣展示平臺,集中展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農業產品。香港福建婦女協會青協會理事蔡瑪莉表示,“清遠通過搭建合作平臺、提供政策支持等措施,有效激發了廣大婦女的創業熱情和創新活力,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我們也將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婦女交流與合作、助力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近年來,汕尾海工裝備制造全產業鏈基地打造的步伐加快,目前汕尾(陸豐)臨港產業園已集聚了明陽智能、中天海纜、天能重工等海上風電關鍵制造頭部企業,實現了風機主機、葉片、塔筒、導管架和海底電纜等五大關鍵部件的本地化生產制造,初步建成集技術研發、設備制造、檢測認證、運行維護于一體的產業園。粵港澳婦女代表一行走進明陽智能海上風電產業園,澳門緬華婦女會會長林麗娟參觀后表示,汕尾的變化日新月異,海上風電產業不斷升級發展,由從前的需要依賴進口到如今的風能產品和技術自主創新,成為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綠電創新示范基地,這讓她感到很震撼。

“這顆珍珠晶瑩艷麗,真漂亮!”在湛江,代表們走進南珠文化館,為湛江南珠生產線點贊。據介紹,南珠是中國海水珍珠的皇后,以光彩奪目、晶瑩璀璨而享譽世界,素有“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之美譽。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湛江逐漸成為我國現代人工養殖珍珠的重要基地,南珠生產工藝現在也被列入湛江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

此外,粵港澳婦女代表來到梅州聆聽了張利芬講述巾幗創業故事。在梅縣區雁洋鎮南福村,新農人張利芬與丈夫種植了50畝柚樹,夫婦倆從礦泉水行業跨行成為新農人,成立了雁雙飛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近年來,該公司加強柚子深加工,研發出柚皮蜜餞、柚子茶等產品,拉長了產業鏈,帶動當地更多農戶共同致富,助力“百千萬工程”高質量發展。當天艷陽高照,就在農業產業園里,粵港澳婦女代表們還開展了“六送”活動,為金柚基地農作婦女送上暖心禮品,并細心為她們系上漂亮的絲巾。當地婦女同唱客家山歌,表達謝意。通過活動交流,粵港澳三地婦女美美與共,讓愛和溫暖流淌心間;心心相印,共建灣區好家園。

三天的旅程里,婦女代表們同聽巾幗故事,深入感受各行各業婦女在時代洪流中演奏出的激昂篇章。“大灣區要實現‘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人人都要爭當行動派、奮斗者,巾幗‘半邊天’不能缺席、也不可替代。”廣東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張麗表示,這次活動把“我”變成“我們”,助力發掘更多灣區姐妹的共通點、融合點,找到巾幗建功的著力點、新機遇。希望粵港澳姐妹攜手同心,在灣區心情愉快、人生出彩、夢想成真。

粵港澳姐妹攜手同心,譜寫交流合作精彩篇章

據悉,“姐妹攜手同心 共建灣區好家園”——粵港澳大灣區婦女融合協同發展活動自2020年開始。活動每年在大灣區9+2城市輪流舉辦,迄今為止活動已在廣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成功舉辦。

2020年的活動啟動儀式上,廣東省婦聯、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和澳門婦女聯合總會發出“姐妹攜手同心 共建美好家園”的倡議,號召粵港澳大灣區廣大婦女和家庭攜手同心共筑大灣區,攜手同心共建大家庭,攜手同心共促大融合。

廣東省婦聯與港澳婦女組織同步簽訂了《粵港澳大灣區婦女融合協同發展框架協議》,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女性創新創業人才護航計劃,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婦女創新創業云服務平臺等。

2022年的活動中,深港兩地的交流融合成為一大亮點。現場播放了由大灣區各地婦聯和各界婦女錄制的慶回歸視頻,展現了灣區女性心連心的姐妹情誼。

這是一場深港聯動的盛事,也是大灣區婦女融合發展的生動展示。活動當天舉行的“大灣區,科技創新巾幗在行動”分享會上,無人物流機、優視攝影測量系統、水下潛拍無人機、分子態中醫藥等高科技產品輪番登場,團隊負責人逐一亮相,多位優秀女科技工作者、女企業家代表分享她們的成果。

2023年的活動中,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常委何超瓊,全國婦聯常委、澳門婦聯總會永遠會長賀定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執委董明珠等均發表主題演講。

活動現場,珠海市婦聯發起“姐妹攜手同心 共建灣區好家園”的倡議,號召粵港澳大灣區廣大女性、婦女組織和家庭爭當社會治理的“主人翁”,投身灣區社會治理新實踐,開啟“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風端正”的美好畫卷。

回望過去,大灣區女性攜手同心,譜寫了交流合作的精彩篇章;展望未來,交流合作將迎來更加廣闊的舞臺。據悉,今年的活動將在澳門舉行,將進一步弘揚港澳同胞愛國愛港愛澳的光榮傳統,更好地團結凝聚粵港澳三地婦女積極融入國家高質量發展大局、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記者 黃慧詩 劉單燕 陳偉峰 張菲菲 見習記者 王子瑜

[編輯:林媛媛]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国产无色码在线播放 |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导航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午夜 | 亚洲处破女AⅤ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 中文字幕中文有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