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影像傳播可敬可愛中國形象 深圳導演李亞威獲海內外四個紀錄片大獎
2024-12-16 18:57
來源: 深圳新聞網
人工智能朗讀:

用影像傳播可敬可愛中國形象 深圳導演李亞威獲海內外四個紀錄片大獎

國家一級編劇、專業導演李亞威。

深圳新聞網2024年12月16日(記者 張玲)2024年歲末深圳紀錄片又迎來了豐收季。記者獲悉,國家一級編劇、專業導演,深圳市電影電視家協會主席,深圳市影視產業聯合會會長,深圳青年影像大賽(原深圳青年影像節)組委會執行主席、評委會主席李亞威及其團隊的四部紀錄片近日榮獲了海內外四個大獎。

12月15日,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承辦,國內舉辦時間最長、規格最高、影響最大的紀錄片行業盛會——第30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于江蘇南京舉辦,盛典揭曉了“第30屆中國紀錄片十佳十優”獲獎作品,李亞威及其團隊的紀錄片《一個人的環?!窐s獲 “短片十佳”作品,紀錄片《追尋佾舞》榮獲 “長片十優”作品。

▲第30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長片十優”作品頒獎。

▲第30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短片十佳”作品頒獎。

▲李亞威導演助理周全手捧第30屆中國紀錄片學術盛典“短片十佳”“長片十優”作品獎杯與證書。

此外,近日從溫哥華傳來喜訊,李亞威及其團隊的紀錄片《撫順母親》《一家三口攝制組》分別榮獲2024第九屆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紀錄片“最佳導演”獎。

d3705dfa044ebeb00550950a7c3f84d.jpg

李亞威導演和年輕攝影師尚春華。    

李亞威導演和攝影師劉慶綱

紀錄片《一個人的環?!?/strong>

攝影師周煒三十年的執著堅守

《一個人的環保》講述了熱愛海洋的深圳攝影師周煒,為了海邊一片銀葉樹的生死存亡,多方奔走、四處求助,最終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讓海邊這片銀葉樹得以繁衍生息的故事。

李亞威告訴記者:“認識周煒是在16年前,他出門常帶著一雙筷子、一個杯子、一個手絹,減少垃圾和污染時常掛在他的嘴邊。我被他震驚到了,于是他成了我的拍攝對象,掀開了他長達30年的‘一個人的環保’。他的環保是真切的,他從不浪費糧食和紙張,更不會浪費水,他跟他愛人史依麗有一個‘依麗一家親’的公眾號,攜起手來投身公益事業。周煒常年在海岸線上觀海、拍海,他關注到海邊銀葉樹的種子如同‘海洋的寶寶’,飄到哪里扎下根來長大,就能夠抵御海浪沖擊,保護海岸線不受侵蝕,它們在濕地生態系統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生物多樣性。于是,他與妻子史依麗四處奔走呼吁,拍照片、辦展覽,組織銀葉樹種植活動,參與發起成立深圳市藍色海洋環境保護協會,身體力行地保護銀葉樹群和當地海洋生態。我們團隊跟蹤拍攝周煒長達十幾年,但始終覺得還不能完全拍出周煒在平凡中的那種‘不平凡的壯舉及智慧的思想’,我們對他的拍攝還在繼續中。”

紀錄片《追尋佾舞》

深圳米泥對文化根脈的挖掘守護與傳承

20世紀90年代就在深圳扎根的游錦亮(米泥),十幾年前的一天發現了自家的家譜中有“佾生”兩個字,李亞威說:“她為了追尋佾生和佾舞的起源,用了近十年,走了百萬公里,她賣掉了在深圳的房子,從北京、江蘇南京、山東曲阜、湖南瀏陽、中國臺北到韓國、日本等漢文化圈,從舞蹈動作復原到服飾文化的恢復,不斷深入挖掘、研究,這期間她從默默無聞的民間‘佾舞’文化研究者到國家最高學府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開講《中國佾舞禮樂》課程,歷經艱辛,始終不渝,我們便把鏡頭對準了她?!?/p>

記者了解到,佾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舞蹈,最早可追溯到華夏上古的六代大舞,是中華民族早期樂舞的代表和活化石。佾舞舞者手執龠翟、干戚以“詩書禮樂”的方式構成了中國文化特有的一種禮樂氣質,是國家廟堂禮樂和宮廷雅樂。千百年來,這顆中華根脈的種子廣泛地分布在華夏大地,并傳播到漢文化圈國家,直至20世紀初消匿、幾近斷層。2019年傳承人米泥從北京回到深圳成立“佾禮佾舞文化研究院”后,她以中國禮樂發展為己任,著手在深圳開展以佾舞禮樂為引領方向的文化和教育活動。2021年佾舞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我們在跟蹤拍攝米泥探尋佾舞足跡的同時,把她對佾舞的研究和追尋精神真實地記錄了下來。米泥終于找到了答案,佾舞禮樂融入華夏血脈里的那段基因,一直生生不息地在我們身上流淌著。禮樂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傳統,在觀念上、實踐上已經傳承延續了幾千年。幾千年來,保障這個傳統文化承傳的兩個重要支點是禮樂文化的制度性和禮樂文化的功能性。正是中國的禮樂文化成就了千年君子之國。米泥的追尋研究精神,感動了我,也感動了北大、清華的教授和韓望喜博士。如今佾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米泥也成立了深圳市佾禮佾舞文化研究院,創立了她的佾舞藝術團,她的研究、傳承的腳步從沒停歇。”李亞威對記者說。

紀錄片《一家三口攝制組》

拍攝和生活中一家人的角色轉換

年輕的女導演解修遠說:“這是我的創作團隊,攝影師解明旗,他兼任的是我爸爸,制片人王蘭,兼任的是我媽媽......”

“我們的攝制團隊從黃山到上海,又從黃山到安徽的陽產......在跟隨解修遠一家三口攝制組的時候,我們一直為解修遠感到很慶幸,因為她在父母的愛中,完成了自己的導演課程?!兑患胰跀z制組》拍攝了三年,說起他們的故事還遠遠沒有拍完。”李亞威說。

李亞威告訴記者,解修遠是在深圳青年影像大賽上成長起來的導演,

每當看到解修遠的作品,都為她感到欣喜,她從上大學就開始拍攝了,她的作品敘事風格老道而深邃,特別是她選擇的題材,比如《最后一次集合》《做種》《老人國》《我們在跳舞》《挑山女人》《生命的鑰匙》《對牛歌唱》等,每一部作品,她選擇的都是社會中不經意的人群,每個人物都帶著人性的光輝。解修遠是一個善解人意又很善良的人,后來,了解到她和她父母之間不可多得的故事,于是我們團隊就走近了她的一家。解修遠是王蘭和解明旗唯一的女兒,作為母親的王蘭希望女兒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不是沒日沒夜艱辛痛苦地做導演,可解修遠堅持她的選擇。于是,母親王蘭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讓她的父親解明旗當女兒的攝影師。

“接觸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一直站在王蘭的角度來審視理工男解明旗作為父親是如何處理好與女兒之間的關系的,尤其在工作中的關系,拿起了攝像機的他也有自己的底線,作為導演的解修遠,要求攝影師按她的想法拍攝作品的時候,難免會有沖突,這時作為制片的母親,就會出現在現場‘逢兇化吉’。” 李亞威說,解修遠還在繼續用鏡頭講述她的故事,而《一家三口攝制組》的拍攝也還在繼續。

紀錄片《撫順母親》

70多歲老媽媽變賣家產支持癱瘓兒子寫作

紀錄片《撫順母親》是李亞威團隊攝影師李亞峰和李佳燁發現的題材。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兩位攝影師走進王瑞蓮的家,拍到了一組讓人落淚的鏡頭,70多歲的王瑞蓮正在凜冽寒風中晾曬癱瘓在床兒子袁存泉的尿布,弓著腰一步一步拖著柴火進屋生火做飯;袁存泉在母親的協助下用牙齒咬住筆桿練習寫字,一寫就是幾個小時,由于筆端在口中長期磨擦,袁存泉的口腔一年四季都帶著傷。

袁存泉是當年在趕牛車時,被受驚的牛踩到頸部脊椎,成了高位截癱,每天都由母親照顧他的一切。袁存泉看到蒼老的母親,內心就在內疚和痛苦中掙扎著。有一天他跟母親說想買一臺電腦,把他的故事寫下來,母親王瑞蓮百感交集,她既為兒子感到高興,又感到巨大的壓力,買電腦是需要幾千元的,家中沒有任何積蓄,去哪里籌錢呢?鄉親們都勸她放棄這個想法,王瑞蓮卻下定決心把家里的牛賣了,又東湊西借才買了臺電腦。于是,兒子袁存泉便用一根手指開始敲鍵盤,將他心中的故事寫成了三本書并出版……

“這部紀錄片篇幅雖不長,但拍攝了近三年,以最樸素的鏡頭語言、白描式的手法,記錄了一個撫順母親的故事。播出的時候收到了觀眾的強烈反響?!?李亞威說。

李亞威告訴記者,她特別感謝深圳市委宣傳部和深圳市文聯多年來給予她的支持和信任,創作優秀作品和精品是她的信條和職責。李亞威常說:“我不敢停下腳步,我帶領的團隊,成員都是我的學生,他們年輕有朝氣,正是出作品的時候,我要帶領他們朝著拍攝、制作精品的方向努力?!?/p>

據悉,李亞威多年來用影像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觀眾感受中國價值、中國審美、中國精神,為樹立中國形象做出了不懈努力。她始終說:獲獎雖不是作品的全部,但它是一個標桿,且是傳播的必要途徑。

記者了解到,李亞威帶領她的團隊,已經連續16年,每年都在國內外榮獲三至五個大獎。 李亞威不僅是深圳的一張文化名片,也是每年獲獎最多的編導和藝術家、深圳影視創作的領軍者。她和她的團隊始終關注現實主義生活題材,在深圳題材和少數民族題材兩個創作維度中穿梭,敏銳地發現和捕捉變革時期人們的現實生活。她記錄和拍攝了深圳各個時期發展歷程中的故事,同時也拍攝了彝族、瑤族、水族、藏族、苗族、塔吉克族等61部400多部集的紀錄片及電影,多部作品獲得全國電視劇“飛天獎”、全國電視 “星光獎”、中國電視金鷹獎、中國電視新聞獎、廣東省“五個一工程”獎等重要獎項以及法國、意大利、日本、俄羅斯、加拿大等國的殊榮。其中紀錄片《中國有個暑立里》被國家外聯局翻譯成9種語言,作為國家對外交流作品,2016年被中央檔案館收藏,成為中國紀錄片70年典藏作品。

[編輯:潘潤華 馬丹] [責任編輯:劉曉宇]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 | 欧美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视频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五月天婷婷中文网站 | 婷婷丁香亚洲综合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