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科學與中國”灣區行“千名院士·千場科普”活動在深圳理工大學開幕
2024-12-19 17:09
來源: 深圳新聞網
人工智能朗讀:

2024“科學與中國”灣區行“千名院士·千場科普”活動在深圳理工大學開幕

深圳新聞網2024年12月19日訊(記者 何亞南 通訊員 孟倩羽 張贏)12月18日,2024“科學與中國”灣區行—“千名院士·千場科普”暨深圳第十三屆院士專家巡講活動開幕儀式在深圳理工大學舉行。

據介紹,“科學與中國”是中國科學院學部發起,由中國科學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共同主辦的高層次公益性科普活動,旨在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服務公眾科學素質提升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白春禮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千名院士·千場科普’猶如一座橋梁將前沿科學知識與廣大民眾緊密相連。在過往的歷程中,眾多院士積極投身科普事業,不辭辛勞奔赴校園、社區和企業,營造了尊重科學、崇尚科學、熱愛科學的濃厚氛圍,為我國科技事業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浉郯拇鬄硡^是一片充滿活力與創新的土地,期待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強區域科技創新協同合作,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的優秀人才,為我國建設科技強國貢獻更大的力量?!?/p>

深圳理工大學校長樊建平介紹了深圳理工大學作為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堅持“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建設開放的第四類大學的探索實踐。他表示:“深圳理工堅持以科學家精神和深圳特區精神為引領培養學生。我們希望通過此次‘千名院士·千場活動’讓學生們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了解科學家事跡,以科學家精神為引領在世界的科學大道上繼續前進?!?/p>

報告環節,白春禮、中國科學院院士俞書宏、中國科學院院士魏奉思分別作題為《人工智能促進化學研究范式的變革》《仿生材料—交叉科學的前沿》《建設“數字空間”、打造“空間大腦”》的特邀報告。

白春禮以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為例,指出AI已經從科學研究演變為影響各個行業的賦能技術,強調推動AI與各學科領域深度融合對于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推動社會變革至關重要。隨后,白春禮以“人工智能在化學研究范式變革中的應用”為切入口,通過“世界首個移動機器人化學家”“伯克利大學全流程無機材料發現平臺”“蛋白結構預測平臺Alpha fold 3”等一系列前沿的科研成果為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人工智能在加速化學反應的預測和新化學物質的發現、推動化學實驗自動化、加速化學和其他學科交叉融合和化學文獻數據的深度挖掘四個領域的應用和優勢。

俞書宏從人體骨骼、牙齒、珍珠、貝殼等自然界中典型的生物礦物結構材料研究引入,介紹了受凍豆腐多孔結構的啟發采用雙向冷凍法首次成功礦化合成人工珍珠母等案例,分析了自然材料的啟發給材料科學研究的機遇與挑戰。俞書宏提出,運用受生物啟發的合成路徑來制備多尺度復雜結構功能材料是無機化學、納米科學、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等領域的交叉研究前沿的熱點,希望通過仿生材料的研制賦能傳統產業,以材料科學的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大幅躍升。

魏奉思介紹了數字空間的概念及其相關研究應用,闡述了建設“數字空間”、打造國之重器對于搶占科技制高點的戰略意義。魏奉思提出率先在世界上建設“數字空間”、打造“空間大腦”將有效加速我國從工業化、自動化的空間大國向數字化、智能化空間強國的發展,帶動航天科技、空間科技、信息科技、計算機科技等多種科學技術領域的交叉融合發展,提升我國空間安全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讓空間變得更“透明”、更安全。

本次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普及與教育工作委員會主辦,深圳中國科學院院士活動基地承辦,深圳理工大學、廣東院士聯合會聯合承辦,深圳市科技創新局、深圳市科學技術學會等單位支持,深圳市科技創新戰略研究中心(深圳虛擬大學園管理服務中心)協辦。在未來的兩天里,院士們還將走進大灣區的黨校、高校、中小學、企業等開展系列科普活動。

(本文由深圳理工大學供圖)

[編輯:胡津瑋 吳沁彤] [責任編輯:孫遜]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欧美无遮久久精品电影,精品精品男人的天堂国产
亚洲精品欧美在线综合国 | 日本人韩国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免费播放 | 日本在线观看中文字幕无线观看 | 亚洲成a影片在线观看 | 最新中文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