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月17日訊(記者 朱琳)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簡稱“深圳人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簡稱“深圳外匯局”)舉行2024年度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現場獲悉,2024年深圳市信貸總量平穩增長,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24年末,深圳市各項存款余額達13.6萬億元,各項貸款余額達9.5萬億元。普惠小微貸款余額近2萬億元,居全國城市首位。
金融總量穩、結構優、成本降,“一攬子增量政策”有力支持深圳經濟穩定增長
2024年,深圳人行堅持支持性貨幣政策立場,提高政策精準性,引導轄內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為深圳經濟向上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信貸總量平穩增長,結構持續優化。截至2024年末,深圳市各項存款余額13.6萬億元,各項貸款余額9.5萬億元,全年存、貸款增量均超過兩千億元,存量資金和增量資金共同支持經濟增長的效率提升。信貸結構不斷優化,深圳制造業、科技型企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以及綠色貸款余額均超1萬億元,居全國城市前列;普惠小微貸款余額近2萬億元,居全國城市首位。
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強化利率政策執行和傳導,發揮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作用,提升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效能,推動金融機構將LPR下降紅利充分傳導至企業和居民,帶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2024年12月,深圳市新發放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3.02%,同比下降0.42個百分點。
“一攬子增量政策”有力提振市場信心,效果持續顯現。落實存量房貸利率調整政策,深圳轄內銀行全部完成對存量房貸利率的批量調整工作,惠及64萬戶家庭,平均降幅0.85個百分點,有效減輕居民利息負擔。下調最低首付款比例和利率下限,首套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降至15%的全國下限水平,利率下限降至3.15%,充分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釋放。指導轄內銀行扎實做好房地產存量融資展期、經營性物業貸款支持政策落實工作。相關政策舉措落地見效,深圳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態勢明顯。2024年深圳住房成交超10萬套,同比增長47.2%。落實好較大力度的降準降息,下調深圳法人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資金582億元,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此外,深圳人行積極推進兩項支持資本市場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落地,截至12月末,深圳共14家上市公司公告與銀行簽訂回購增持貸款協議,合計金額28.8億元。3家證券公司參與互換便利,支持股票市場穩定發展。
持續提升金融供給質效,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4年,深圳人行在提升金融供給質效方面,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五大領域,書寫了具有深圳特色的金融篇章。
科技金融創新引領,助力“科創之城”加速“騰飛”。深圳人行通過強化多部門協作,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在深圳落地見效,已發放貸款超160億元。聚焦科技企業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需求,探索創新“一貸兩通”業務模式。與科技金融密集市區共建“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示范工程”。
持續推動“騰飛貸”迭代升級、增量擴面,向71家高成長期企業發放貸款22億元。指導深圳地方征信平臺推出“科技初創通”,為超過2萬家科技初創企業生成“第一張畫像”,助力銀行貸“早”貸“小”。
綠色金融助力轉型,服務美麗深圳建設。在綠色金融方面,深圳人行聚焦清潔能源、分布式光伏、新型儲能等重點領域,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指導深圳前海微眾銀行獲批全國民營銀行首筆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目前,轄內19家銀行累計發放碳減排貸款173億元,預計帶動年度碳減排量380萬噸。推動企業碳賬戶建設,完善“降碳貸”業務模式,激發市場主體節能減排動力,已為41家試點企業出具碳評級報告,17家銀行參與“降碳貸”試點,貸款定價精準激勵企業開展碳減排,累計授信金額3.3億元。
普惠金融提質增效,提升市場主體金融獲得感。深圳人行通過“征信+信貸”持續推動“個體通”“小微通”“深質貸”等增量擴面,累計服務小微企業和個體戶超9萬戶,促成授信超15億元。指導地方征信平臺、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銀行三方合作,開展“跨越貸”試點,幫助更多“無貸戶”跨越信貸可得邊界,目前已實現首批業務落地。全年,地方法人銀行運用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帶動新增普惠小微貸款投放324億元,運用支小再貸款政策,發放民營小微企業貸款108.2億元。相關舉措有力支持普惠小微貸款量增、面擴、價降。
養老金融未雨綢繆,助力銀發經濟發展。深圳人行認真落實人民銀行總行關于養老金融的工作部署,引導金融機構做好養老金金融服務,加強對養老產業發展和銀發經濟的金融支持,實現首筆符合普惠養老再貸款政策的貸款落地。指導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加快數字服務適老化改造,推出“微信親屬卡”“銀齡守護卡”等適老化創新產品,提升老年人群享受數字金融服務便利度。
數字金融先行先試,加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數字金融方面,深圳人行系統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推動15個金融科技創新應用項目測試。依托深圳地方征信平臺夯實數據底座,歸集全市420萬商事主體24億條數據;落地首批深港跨境征信合作業務,累計服務190家港資企業在深融資17.75億元。完善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全國首發可視硬錢包產品,在全國率先落地數字人民幣APP“碰一碰”硬錢包收款功能;全國首創“數幣商圈集中預付模式”,持續推動教培等預付式經營領域的數字人民幣應用,累計簽約預付式經營領域機構超3100家,服務客戶數量超100萬人次。
先行示范,深圳跨境金融改革開放再上新臺階
2024年,在總行總局的指導下,深圳人行、深圳外匯局持續推動跨境金融改革創新,推動“首批”“首創”試點擴面增效,充分釋放各項政策紅利,以高水平對外開放助力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年跨境收支規模位居全國第三,其中深圳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5.64萬億元,同比增長34.1%,人民幣保持為深港間第一大跨境結算貨幣。
提升重大戰略、重點領域的跨境金融服務質效。圍繞河套國家重大戰略平臺建設,打造“河套金融服務日”特色品牌,累計舉辦六期活動,惠及機構超百家。創新現場辦公會服務方式,破解科創資金要素跨境流動難題。聚焦企業“出海”重點領域,組織開展“一帶一路”跨境金融對接活動10余場,幫助出海企業及時獲得針對性的綜合金融服務。
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成效顯著。截至2024年末,深圳超1400家企業享受便利化政策紅利,業務規模超1000億美元。其中非金融企業外債登記下放銀行辦理后,深圳企業外債實際流入資金同比增長2.9倍,成為吸引和利用長期外資又一“便利化”通道。
全面優化境外來華人員支付服務,創建全域支付示范區。聚焦“食、住、行、游、購、娛、醫、學”等場景,建立“戶、卡、碼、幣、包”境外人員支付便利化新體系,打造深圳全域支付示范區,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便捷的支付體驗。2024年境外人員在深非現金交易金額198.9億元,同比增長78%。其中,微信支付“外卡內綁”在深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3倍、1.7倍,境外用戶覆蓋200余個國家。全市近4.3萬商戶可刷外卡,較2024年初增長50%,共設兌換特許機構經營網點35個,實現全市口岸、機場、碼頭等入境“第一站”兌換特許業務全覆蓋。4288臺ATM機支持外卡取現,1645個銀行網點可兌換外幣。
“科匯通”試點成效良好,深圳首創再獲復制推廣。全國首創河套“科匯通”試點,破解非企業科研機構境外匯入科研資金無法可依的難題,為科研資金跨境調撥提供“綠色通道”。2024年10月,河套“科匯通”試點獲國家外匯管理局肯定,試點擴展至深圳全市,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6個地區復制推廣。
升級“跨境理財通”試點,深化深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升級推出“跨境理財通”2.0,在準入條件、機構范圍、產品范圍、個人額度、宣傳銷售等五方面持續優化。“跨境理財通”2.0落地以來,深圳銀行新增個人投資者2.4萬名,占全部投資者近4成,跨境收付合計386億元,較1.0時代增長超6倍,占大灣區的比重為45.7%。
在全國率先牽頭啟動外匯展業改革,釋放“越誠信越便利”政策紅利。做好企業成本“減法”,外匯展業改革推動商業銀行外匯業務流程再造。2024年,轄內5家試點銀行累計為優質客戶憑指令辦理外匯業務9778筆,折合35.9億美元。優質企業外匯業務辦理時間平均縮短50%到75%,在防控風險同時極大提升企業資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