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月27日訊(記者 童小晉)近日,“雨亦奇——李可染寫生七十周年深圳特展”在深圳美術館展出。此次展覽集中展現了著名山水畫家、美術教育家李可染在中國畫發(fā)展的轉折點所做的探索實踐,展覽將延續(xù)至2025年2月16日。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共展出藏品73件,包括李可染藝術基金會藏李可染創(chuàng)作及寫生作品70件,深圳美術館藏李可染書法和創(chuàng)作3件。此外還有李可染影像資料3段,李可染寫生用具一組。展覽共分為4個章節(jié):“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精讀大自然”“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李可染與嶺南”。
《萬山紅遍》79.5x49cm 1964年
《春雨江南圖》68.5x46cm 1984年
《松下觀瀑圖》79.5x47cm 1943年
《黃昏待明月》68.5x45cm 1985年
《放鶴亭》58x34.5cm 1945年
《蘇州水鄉(xiāng)》37x45.5cm 1954年
《諧趣園飲綠榭》32.5x42.5cm 1954年
李可染是中國20世紀重要的山水畫家和美術教育家,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研究院(現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和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等。他與嶺南和深圳淵源頗深。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李可染曾受邀到廣東從化療養(yǎng)創(chuàng)作,《萬山紅遍》等作品的創(chuàng)作就是在從化開始的。因此廣東是李可染先生一直非常懷念的地方。1987年,深圳美術館的前身,深圳展覽館正式更名為“深圳美術館”,館名就是由李可染所題寫。2005年1月,“李可染寫生作品展”在深圳美術館開幕,可染先生的夫人鄒佩珠女士在開幕式發(fā)言中說:“這次展覽滿足了李可染的一個心愿,希望這次展出能為在高速發(fā)展中的深圳文化建設作出一點貢獻。”
李可染。
李可染生于1907年,13歲開始學習傳統(tǒng)中國畫,1941年提出中國畫改造與復興的明確態(tài)度,即“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最大的勇氣打出來”,1954—1959年間,他連續(xù)行程數萬里的寫生創(chuàng)作,造就了山水畫界深入自然和生活的新氣象,直接促成了新山水畫的建立,影響深遠。李可染通過“精讀大自然與傳統(tǒng)二本書”確立的個人繪畫語言,為中國畫現代化之路提供了重要參照和不可替代的示范,極大地影響了20世紀60年代之后的山水畫發(fā)展方向,具有里程碑意義。
李可染先生的革新與探索,與敢為人先的深圳城市文化相得益彰。20世紀80年代,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對藝術家有著強烈吸引力,許多藝術家都曾多次前往深圳舉辦展覽、參加活動。深圳美術館舉辦“美術菁英在深圳”系列品牌展覽,是從城市文化發(fā)展史與美術史視角來梳理和講述這些鮮活的故事。
圖片來源:深圳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