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4日,俄烏戰爭迎來三周年。
三年前那個被炮火撕裂的凌晨,喜劇演員澤連斯基換上墨綠色軍裝時,沒有人想到這場戰爭會持續到第三個春天。
三年前的春天,一枚導彈墜落在基輔的公寓樓前,炸碎了玻璃窗上未拆的圣誕彩燈。那些纏繞在窗欞間的暖黃色小燈珠,至今仍被一位老婦人收在鐵盒里,成為這場戰爭最荒誕的證物——人類用科技創造的璀璨星辰,最終被另一群人類發明的武器擊落成灰。
當數字"3"被刻在歷史的傷口上,我們終于看清:這場21世紀歐洲規模最大的軍事沖突,已經遠遠超出了一場局部戰爭的意義范疇。它不僅重塑了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格局,更深刻暴露了全球化時代文明世界的深層裂痕,成為一面照見人類文明困境的棱鏡。
歷史的演繹往往超出人的經驗邏輯,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有許多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俄羅斯想不到,最開始宣稱的閃電戰,變成了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拉鋸戰;以悲情英雄形象出現的澤連斯基不會想到,美國對俄烏政策會發生重大逆轉,烏克蘭與他的前途,被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霧霾。
過去幾天,特朗普毫不掩飾地指責澤連斯基,認為他“誘使美國投入3500億美元”,深陷一場毫無勝算且本不該發生的戰爭。當地時間周五,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澤連斯基沒有必要參加結束俄烏沖突的談判,因為他不是很重要。特朗普對澤連斯基的批評和羞辱還在持續升級之中。
那么,歐洲呢,會在美國退出后加大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嗎?
目前,許多問題還存在變數,以為清晰的答案也很有可能突然間變得模糊乃至破碎。
我們確切知道的只是,烏克蘭與俄羅斯都為這場戰爭付出了巨大代價。
烏克蘭無疑是遭受重創的一方。自戰爭爆發以來,烏克蘭的大片土地被俄羅斯占領,這些地區的人民被迫生活在戰火之下,家園不再安寧,生活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
更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戰爭中,無數鮮活的生命消逝,士兵和平民的傷亡不計其數。據不完全統計,烏克蘭軍隊的傷亡人數達到了數十萬人,大量青壯年的犧牲,使得許多家庭失去了頂梁柱。
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同樣代價不菲。國際社會的制裁如同一把把利刃,刺向俄羅斯的經濟。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制裁,涵蓋金融、能源、科技和貿易等多個領域。
還有不少俄羅斯士兵,倒在了異國他鄉。
對普通人而言,沒有一場戰爭值得歡呼。但是,誰也不知道這場戰爭何時能夠結束。不知道,無數人流離失所的場景、由戰爭機器制造的無數人的悲劇性命運,何時才能夠結束。
這個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另外一則新聞。
2月16日,一顆小行星可能撞擊地球的話題再度沖上微博熱搜。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稱,一顆名為“2024 YR4”的小行星有2.2%的概率在2032年撞擊地球,目前關于“2024YR4”的信息仍然有限,但據估計該小行星的直徑在40米至90米之間,其尺寸相當于一座大型建筑。科學家對于該小行星撞擊地球的概率評估,從最初的1%、1.8%,已提高到最新的2.1%。
數年前,歐洲航天局也宣布,未來將可能有4顆行星撞擊地球,他們分別叫做1979XB、阿波菲斯、2010 RF12和2000 SG344。
小行星1979XB的個頭很大,直徑為900米。科學家稱,它正以7萬公里/小時的速度穿過太陽系,每一秒鐘就接近地球30公里,將在21世紀中期到達接近地球的最近距離,但也不排除它可能會突然“急速前進”并帶來難以預知的后果的可能性。
而小行星阿波菲斯的體積相當于4個足球場,目前處于距離地球超過2億公里的位置,但在2029年,它與地球的距離會縮短3萬公里。如果發生碰撞,專家預計其會爆發出相當于15000枚核彈的當量。
遙想6500萬年前,一個有足球場那么大的宇宙實體撞擊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這次撞擊直接導致恐龍的滅絕。
事實上,在太陽系的外圍大約有數十億顆彗星組成的彗星帶,由于星體引力的原因,不時會有一些彗星從彗星帶中脫離而出進入太陽系,乃至成為地球的“不速之客”。2000年時的《發現》雜志,將小行星撞擊事件列為20個可能造成人類文明終結的事件的第一位。
我并沒有打算沿著這一思路繼續寫下去,它也不是我的專業與專長。我想說的是,在行星撞地球的可能現實面前——有報道,上一次行星撞地球的概率為四千分之一——在可能的終極毀滅面前,人類能不能嘗試放下成見與偏見,從宇宙視角來看待地球上的事物?
某一顆巨大的隕石從宇宙深處向地球奔來,人類文明很可能在瞬間清零,地球上的自然界可能以這樣的方式實現眾生平等。我相信,六千萬年前的恐龍世界里,也同樣是存在等級秩序的,同樣存在國際爭端、陰謀算計以及統治與奴役的。而今,它們只是博物館里一個遙遠的傳說。
那么,人類如果嘗試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會不會發現,一些無比宏大的事物,一旦進入宇宙的經緯與坐標,會變得微不足道。
又一個春天正在到來。也許,在宏大的戰爭敘事背后,真正永恒的是生命對春天的渴望。戰爭第三年,最緊迫的課題已不是如何停火,而是如何阻止仇恨的代際遺傳。在這里,我個人有一個小小的厚望,在俄烏戰爭迎來三周年之際,在行星撞地球的話題將更多人的思索從地上轉到天上的時候,希望更多人能夠學會以更超然的眼光看待地上的紛爭,能夠明白,那些無法帶走、終將被時間沒收的利益也不是那么重要的,屬于人類的愛與尊嚴才是。
作者丨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