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12月5日訊(記者 涂勝 余俐潔)回顧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位于深圳市羅湖區的漁民村,是繞不開的注腳。
從打漁人家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內最早的“萬元戶村”,再到如今現代化的花園社區,漁民村是深圳特區37年發展的敘事亮點,其“脫胎換骨”般的發展速度,引起了全國乃至世界的關注。
2012年12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漁民村,在探訪居民,參觀漁民村的歷史照片后,總書記說:“看到你們生活過得好,我非常高興!”并囑托村民:“希望你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幸福的生活。”
如今,五年過去了,漁民村牢記總書記囑托,居住環境和社區管理不斷創新完善,努力將自己打造成社區現代化治理的樣本。
11月29日上午,天氣晴朗,深圳新聞網鵬城眼航拍組前往漁民村,用無人機鏡頭記錄漁民村如今的模樣,也記錄五年來漁民村發生的新變化。
漁民村毗鄰香港,據了解,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前來考察時,漁民村有500多位港澳臺居民,如今這一數字增加到了800多名。漁民村警務室警長晏紅衛告訴記者,對于港澳臺居民,社區警務室提供“一站式服務”,為其在粵居住的相關證件進行前期審核,給港澳臺居民提供更多方便。
牢記總書記囑托,漁民村近年來勇于開拓創新,在新時代探索改革新路徑,不斷完善智能化小區管理,努力追求物質精神雙豐收,積極推動社區股份公司股權改革,漁民村漁豐股份公司總經理黃興炎告訴記者,五年過去了,漁民村村民的生活質量有了進一步改善。如今,漁豐實業股份公司資產增長了20倍,實現了社區、公司、村民三贏的局面,幾千名外來居民在這里安居樂業。
“希望習總書記再來深圳看看我們,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奔小康的決心和信心更加堅定。”他說。
漁民村位于深圳羅湖區南湖街道,是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繞不開的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