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雞街鄉肖家塘村(2017年9月16日攝)。荒山禿嶺,怪石盤亙;河道斷流,重山阻隔。這是云南西疇,一個被專家稱為“失去生存條件”的地方。就在這樣一個地方,當地干部群眾以“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奮斗精神,戰天斗地、自力更生。目前,西疇縣公路密度是全省3倍,行政村、自然村通公路率均達100%。今年,西疇縣計劃脫貧摘帽。新華社記者吉哲鵬攝
?
西疇縣興街鎮“三光”片區經過石漠化綜合治理后,石山變成層層臺地,治理成效已經顯現(2017年9月15日攝)。荒山禿嶺,怪石盤亙;河道斷流,重山阻隔。這是云南西疇,一個被專家稱為“失去生存條件”的地方。就在這樣一個地方,當地干部群眾以“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奮斗精神,戰天斗地、自力更生。目前,西疇縣公路密度是全省3倍,行政村、自然村通公路率均達100%。今年,西疇縣計劃脫貧摘帽。新華社記者吉哲鵬攝
西疇縣興街鎮“三光”片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工作接近尾聲,一片片石山被壘成臺地(2016年4月14日攝)。荒山禿嶺,怪石盤亙;河道斷流,重山阻隔。這是云南西疇,一個被專家稱為“失去生存條件”的地方。就在這樣一個地方,當地干部群眾以“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奮斗精神,戰天斗地、自力更生。目前,西疇縣公路密度是全省3倍,行政村、自然村通公路率均達100%。今年,西疇縣計劃脫貧摘帽。新華社記者吉哲鵬攝
圖為鄧招財、侯壽高、姚光金(從左至右)在屋前合影(2017年9月16日攝)。荒山禿嶺,怪石盤亙;河道斷流,重山阻隔。這是云南西疇,一個被專家稱為“失去生存條件”的地方。就在這樣一個地方,當地干部群眾以“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奮斗精神,戰天斗地、自力更生。目前,西疇縣公路密度是全省3倍,行政村、自然村通公路率均達100%。今年,西疇縣計劃脫貧摘帽。新華社記者吉哲鵬攝
侯壽高開著微型車行駛在肖家塘村通向山外的公路上(2017年9月17日無人機拍攝)。荒山禿嶺,怪石盤亙;河道斷流,重山阻隔。這是云南西疇,一個被專家稱為“失去生存條件”的地方。就在這樣一個地方,當地干部群眾以“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希望”的奮斗精神,戰天斗地、自力更生。目前,西疇縣公路密度是全省3倍,行政村、自然村通公路率均達100%。今年,西疇縣計劃脫貧摘帽。新華社記者吉哲鵬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