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固原市涇源縣臥龍山公園(7月19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王鵬 攝
回漢守望相助 春風化雨一家親
“六盤山松柏一排排,回漢鄉親親手栽,好政策呀人人夸,各族人民是一家。”這是一首流傳在六盤山區的回族花兒。固原市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回族人口占比達46.3%。民族團結始終是固原市各項事業發展的生命線。
回族老人拜富貴義務講解“紅軍三過單家集”的民族團結故事直至生命停止,回族阿訇馬崇禮為“和諧宗教”樹立楷模,回族女稅官丁曉蓮“慈愛似母”連續資助160余名各族貧困學生讀書,漢族大學生“村官”李浩全票當選回族村支書帶領百姓奔小康……60年來一批批民族團結的典范涌現在六盤山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固原市緊抓精準脫貧這把總鑰匙,以社區鄰里節、文藝匯演、農村講習所、脫貧主戰場等為載體,春風化雨,在各行各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細胞工程”,固原回漢各族群眾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守望相助,你追我趕。
西吉縣馬蓮鄉張堡源村回族村民馬存錄是個遠近聞名的致富大戶。2006年,他看到本村漢族村民茍富貴因家庭貧困,一家人擠在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老舊土坯房生活,主動掏錢租下一間門面房無償提供給茍富貴,并提供5萬元的物資供他開辦農資商店。經過十多年的打拼,茍富貴在馬存錄的幫助下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農資代理大戶”,個人資產已過百萬元。
回漢各族群眾不分彼此、水乳相融,民族團結已經融入固原市各族群眾生活日常。“經常到回族村民家走訪,有些回族老人拄著拐也要送我到門口,村里一位回族青年在外打工得了急病,首先給我打電話尋求幫助。”自治區水利廳派駐隆德縣楊河村第一書記徐耀林談起他和回族群眾的日常交往,自豪又幸福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