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山西省安澤縣和川鎮孔旺村的村民將葫蘆去皮。近日,山西省安澤縣和川鎮孔旺村種植的葫蘆喜獲豐收,村民們忙著將摘下的葫蘆去皮晾干。孔旺村于2016年成立葫蘆種植合作社,種植、采摘、加工等環節全部由貧困戶負責,為貧困戶拓寬增收渠道。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9月27日,山西省安澤縣和川鎮孔旺村的村民在摘葫蘆。近日,山西省安澤縣和川鎮孔旺村種植的葫蘆喜獲豐收,村民們忙著將摘下的葫蘆去皮晾干。孔旺村于2016年成立葫蘆種植合作社,種植、采摘、加工等環節全部由貧困戶負責,為貧困戶拓寬增收渠道。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9月27日,山西省安澤縣和川鎮孔旺村的村民將葫蘆去皮。近日,山西省安澤縣和川鎮孔旺村種植的葫蘆喜獲豐收,村民們忙著將摘下的葫蘆去皮晾干。孔旺村于2016年成立葫蘆種植合作社,種植、采摘、加工等環節全部由貧困戶負責,為貧困戶拓寬增收渠道。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相關鏈接 豐收的表情
2018年9月19日,江西吉安,吉水縣八都鎮板鴨廠的員工正在晾曬板鴨。
9月23日,河北省灤縣茨榆坨鎮西長坨村農民在晾曬玉米(無人機拍攝)。
當日是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河北省灤縣,農民忙著收獲秋糧、蔬菜等農作物,慶祝節日的到來。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9月23日,河北省灤縣茨榆坨鎮西長坨村農民金玉柱在收獲稻米。
當日是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河北省灤縣,農民忙著收獲秋糧、蔬菜等農作物,慶祝節日的到來。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9月23日,河北省灤縣小馬莊鎮郎紅棚菜專業合作社的農民將西紅柿裝箱(無人機拍攝)。
當日是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河北省灤縣,農民忙著收獲秋糧、蔬菜等農作物,慶祝節日的到來。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9月23日,河北省灤縣小馬莊鎮郎紅棚菜專業合作社的農民在整理收獲的西紅柿。
當日是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河北省灤縣,農民忙著收獲秋糧、蔬菜等農作物,慶祝節日的到來。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9月23日,河北省灤縣茨榆坨鎮西長坨村農民賈麗萍在展示收獲的玉米。
當日是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河北省灤縣,農民忙著收獲秋糧、蔬菜等農作物,慶祝節日的到來。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9月22日,河北省棗強縣棗強鎮孟家莊村的棗農在晾曬紅棗。 近日,河北省棗強縣的2000多畝棗園迎來收獲季,棗農們搶抓農時,采摘、篩選、晾曬紅棗,樂享秋收的快樂。 新華社記者李曉果攝
9月22日,河北省棗強縣棗強鎮孟家莊村的棗農將紅棗放進蒸房。 近日,河北省棗強縣的2000多畝棗園迎來收獲季,棗農們搶抓農時,采摘、篩選、晾曬紅棗,樂享秋收的快樂。 新華社記者李曉果攝
9月22日,河北省棗強縣棗強鎮孟家莊村的棗農在展示剛剛收獲的紅棗。 近日,河北省棗強縣的2000多畝棗園迎來收獲季,棗農們搶抓農時,采摘、篩選、晾曬紅棗,樂享秋收的快樂。 新華社記者李曉果攝
9月22日,河北省棗強縣棗強鎮孟家莊村的棗農在晾曬紅棗(無人機拍攝)。 近日,河北省棗強縣的2000多畝棗園迎來收獲季,棗農們搶抓農時,采摘、篩選、晾曬紅棗,樂享秋收的快樂。 新華社記者李曉果攝
9月23日,張北縣小二臺鎮一家馬鈴薯育種中心的工人在大棚內整理剛收獲的脫毒微型薯。 近年來,地處壩上地區的河北省張北縣因地制宜,積極推進馬鈴薯產業化發展,形成了馬鈴薯繁種育種、商品薯種植、倉儲、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9月23日,張北縣小二臺鎮一家馬鈴薯育種中心的工人在大棚內展示收獲的脫毒微型薯。 近年來,地處壩上地區的河北省張北縣因地制宜,積極推進馬鈴薯產業化發展,形成了馬鈴薯繁種育種、商品薯種植、倉儲、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9月23日,張北縣小二臺鎮一家馬鈴薯育種中心的技術員在培育室查看薯苗長勢。 近年來,地處壩上地區的河北省張北縣因地制宜,積極推進馬鈴薯產業化發展,形成了馬鈴薯繁種育種、商品薯種植、倉儲、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9月23日,張北縣小二臺鎮一家馬鈴薯育種中心的工人在大棚內分揀剛收獲的脫毒微型薯。 近年來,地處壩上地區的河北省張北縣因地制宜,積極推進馬鈴薯產業化發展,形成了馬鈴薯繁種育種、商品薯種植、倉儲、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