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金沙江堰塞湖水通過泄流槽。
記者12日從西藏江達縣金沙江堰塞湖前線指揮部了解到,當日10時50分,金沙江白格堰塞湖水位超過堰塞體人工泄流槽,開始泄流。
新華社記者 堅贊 攝
11月12日,西藏昌都市消防隊員從高點觀察泄流情況。新華社記者 堅贊 攝
相關鏈接
西藏金沙江堰塞湖安置點現場
這是位于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境內的康扎西安置點(11月11日無人機拍攝)。 西藏自治區江達縣波羅鄉康扎西安置點,離波羅鄉政府直線距離約3公里,位于一處地勢開闊平緩的山谷中,比堰塞湖水面高出100多米。10月11日金沙江白格段山體滑坡發生后,當地就在這里設立了安置點,安置附近受災群眾。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11月12日,群眾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康扎西安置點內休息。 西藏自治區江達縣波羅鄉康扎西安置點,離波羅鄉政府直線距離約3公里,位于一處地勢開闊平緩的山谷中,比堰塞湖水面高出100多米。10月11日金沙江白格段山體滑坡發生后,當地就在這里設立了安置點,安置附近受災群眾。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康扎西安置點,群眾在帳篷內取暖(11月11日攝)。 西藏自治區江達縣波羅鄉康扎西安置點,離波羅鄉政府直線距離約3公里,位于一處地勢開闊平緩的山谷中,比堰塞湖水面高出100多米。10月11日金沙江白格段山體滑坡發生后,當地就在這里設立了安置點,安置附近受災群眾。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境內的康扎西安置點內,群眾在喂養小牛犢(11月11日攝)。 西藏自治區江達縣波羅鄉康扎西安置點,離波羅鄉政府直線距離約3公里,位于一處地勢開闊平緩的山谷中,比堰塞湖水面高出100多米。10月11日金沙江白格段山體滑坡發生后,當地就在這里設立了安置點,安置附近受災群眾。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11月12日,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康扎西安置點,工作人員在臨時廚房打飯。 西藏自治區江達縣波羅鄉康扎西安置點,離波羅鄉政府直線距離約3公里,位于一處地勢開闊平緩的山谷中,比堰塞湖水面高出100多米。10月11日金沙江白格段山體滑坡發生后,當地就在這里設立了安置點,安置附近受災群眾。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11月12日,國網江達縣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將電源保障車運至位于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境內的康扎西安置點,為群眾供電。 西藏自治區江達縣波羅鄉康扎西安置點,離波羅鄉政府直線距離約3公里,位于一處地勢開闊平緩的山谷中,比堰塞湖水面高出100多米。10月11日金沙江白格段山體滑坡發生后,當地就在這里設立了安置點,安置附近受災群眾。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康扎西安置點內,消防隊員進行火災隱患巡邏排查(11月11日攝)。 西藏自治區江達縣波羅鄉康扎西安置點,離波羅鄉政府直線距離約3公里,位于一處地勢開闊平緩的山谷中,比堰塞湖水面高出100多米。10月11日金沙江白格段山體滑坡發生后,當地就在這里設立了安置點,安置附近受災群眾。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相關鏈接
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河段基本恢復正常過流
這是10月21日在西藏米林縣派鎮達林村拍攝的雅魯藏布江(無人機拍攝)。
目前,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河段基本恢復至正常過流狀態,下游墨脫河段基本恢復常態。西藏林芝市方面已及時調整搶險救災力量,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災后重建上。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 攝
這是10月21日在西藏米林縣派鎮達林村拍攝的雅魯藏布江(無人機拍攝)。
目前,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河段基本恢復至正常過流狀態,下游墨脫河段基本恢復常態。西藏林芝市方面已及時調整搶險救災力量,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災后重建上。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 攝
這是10月21日在西藏米林縣派鎮達林村拍攝的雅魯藏布江(無人機拍攝)。
目前,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河段基本恢復至正常過流狀態,下游墨脫河段基本恢復常態。西藏林芝市方面已及時調整搶險救災力量,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災后重建上。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 攝
這是10月21日在西藏米林縣派鎮達林村拍攝的雅魯藏布江。
目前,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河段基本恢復至正常過流狀態,下游墨脫河段基本恢復常態。西藏林芝市方面已及時調整搶險救災力量,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災后重建上。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 攝
相關鏈接
記者空中直擊雅魯藏布江堰塞湖自然過流
10月20日,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自然過流,露出通往加拉村的道路。 10月19日13時30分,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開始自然過流。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牽頭的聯合工作組獲悉,截至20日7時,雅魯藏布江堰塞湖壩前水位已下降56米,估算留存水量1.6億立方米,堰塞湖洪水威脅得到緩解,防洪安全風險大大減輕,并將繼續降低。 10月20日,記者乘坐直升機從空中拍攝了雅魯藏布江堰塞湖自然過流的畫面。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10月20日,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自然過流后,通往加拉村的大橋完全浮出江面。 10月19日13時30分,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開始自然過流。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牽頭的聯合工作組獲悉,截至20日7時,雅魯藏布江堰塞湖壩前水位已下降56米,估算留存水量1.6億立方米,堰塞湖洪水威脅得到緩解,防洪安全風險大大減輕,并將繼續降低。 10月20日,記者乘坐直升機從空中拍攝了雅魯藏布江堰塞湖自然過流的畫面。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10月20日,拍攝的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自然過流現場。 10月19日13時30分,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開始自然過流。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牽頭的聯合工作組獲悉,截至20日7時,雅魯藏布江堰塞湖壩前水位已下降56米,估算留存水量1.6億立方米,堰塞湖洪水威脅得到緩解,防洪安全風險大大減輕,并將繼續降低。 10月20日,記者乘坐直升機從空中拍攝了雅魯藏布江堰塞湖自然過流的畫面。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10月20日拍攝的米林縣堰塞湖自然過流后的雅魯藏布江達林村段。 10月19日13時30分,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開始自然過流。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牽頭的聯合工作組獲悉,截至20日7時,雅魯藏布江堰塞湖壩前水位已下降56米,估算留存水量1.6億立方米,堰塞湖洪水威脅得到緩解,防洪安全風險大大減輕,并將繼續降低。 10月20日,記者乘坐直升機從空中拍攝了雅魯藏布江堰塞湖自然過流的畫面。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10月20日拍攝的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自然過流現場。 10月19日13時30分,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開始自然過流。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牽頭的聯合工作組獲悉,截至20日7時,雅魯藏布江堰塞湖壩前水位已下降56米,估算留存水量1.6億立方米,堰塞湖洪水威脅得到緩解,防洪安全風險大大減輕,并將繼續降低。 10月20日,記者乘坐直升機從空中拍攝了雅魯藏布江堰塞湖自然過流的畫面。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10月20日,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自然過流后,露出損毀的道路。 10月19日13時30分,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開始自然過流。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牽頭的聯合工作組獲悉,截至20日7時,雅魯藏布江堰塞湖壩前水位已下降56米,估算留存水量1.6億立方米,堰塞湖洪水威脅得到緩解,防洪安全風險大大減輕,并將繼續降低。 10月20日,記者乘坐直升機從空中拍攝了雅魯藏布江堰塞湖自然過流的畫面。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10月20日拍攝的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自然過流后的加拉村。 10月19日13時30分,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開始自然過流。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牽頭的聯合工作組獲悉,截至20日7時,雅魯藏布江堰塞湖壩前水位已下降56米,估算留存水量1.6億立方米,堰塞湖洪水威脅得到緩解,防洪安全風險大大減輕,并將繼續降低。 10月20日,記者乘坐直升機從空中拍攝了雅魯藏布江堰塞湖自然過流的畫面。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10月20日,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自然過流,露出通往加拉村的道路。 10月19日13時30分,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開始自然過流。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牽頭的聯合工作組獲悉,截至20日7時,雅魯藏布江堰塞湖壩前水位已下降56米,估算留存水量1.6億立方米,堰塞湖洪水威脅得到緩解,防洪安全風險大大減輕,并將繼續降低。 10月20日,記者乘坐直升機從空中拍攝了雅魯藏布江堰塞湖自然過流的畫面。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10月20日拍攝的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自然過流現場。 10月19日13時30分,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開始自然過流。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牽頭的聯合工作組獲悉,截至20日7時,雅魯藏布江堰塞湖壩前水位已下降56米,估算留存水量1.6億立方米,堰塞湖洪水威脅得到緩解,防洪安全風險大大減輕,并將繼續降低。 10月20日,記者乘坐直升機從空中拍攝了雅魯藏布江堰塞湖自然過流的畫面。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10月20日拍攝的堰塞湖自然過流后的雅魯藏布江。 10月19日13時30分,西藏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湖開始自然過流。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牽頭的聯合工作組獲悉,截至20日7時,雅魯藏布江堰塞湖壩前水位已下降56米,估算留存水量1.6億立方米,堰塞湖洪水威脅得到緩解,防洪安全風險大大減輕,并將繼續降低。 10月20日,記者乘坐直升機從空中拍攝了雅魯藏布江堰塞湖自然過流的畫面。 新華社記者普布扎西攝
相關鏈接
西藏雅魯藏布江堰塞湖洪水威脅得到緩解
洪峰過境后的西藏雅魯藏布江墨脫段局部畫面(10月20日無人機拍攝)。
記者從應急管理部牽頭的聯合工作組獲悉,截至10月20日7時,雅魯藏布江堰塞湖壩前水位已下降56米,估算留存水量1.6億立方米,堰塞湖洪水威脅得到緩解,防洪安全風險大大減輕,并將繼續降低。
新華社記者劉東君攝
洪峰過境后的西藏雅魯藏布江墨脫段局部畫面(10月20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劉東君攝
洪峰過境后的西藏雅魯藏布江墨脫段局部畫面(10月20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劉東君攝
10月19日,救援人員在米林縣派鎮尼定村搭建安置點。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林芝加拉村雅魯藏布江堰塞湖災情應急搶險工作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9日13時30分,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體上游水位超過堰塞體,開始自然過流,上游水位正在緩慢下降。目前,各項搶險救援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10月19日拍攝的在米林縣派鎮尼定村搭建的安置點。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林芝加拉村雅魯藏布江堰塞湖災情應急搶險工作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9日13時30分,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體上游水位超過堰塞體,開始自然過流,上游水位正在緩慢下降。目前,各項搶險救援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10月19日拍攝的在米林縣派鎮達林村搭建的安置點。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林芝加拉村雅魯藏布江堰塞湖災情應急搶險工作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9日13時30分,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體上游水位超過堰塞體,開始自然過流,上游水位正在緩慢下降。目前,各項搶險救援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10月19日無人機拍攝的在米林縣派鎮達林村搭建的安置點。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林芝加拉村雅魯藏布江堰塞湖災情應急搶險工作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9日13時30分,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堰塞體上游水位超過堰塞體,開始自然過流,上游水位正在緩慢下降。目前,各項搶險救援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相關鏈接
西藏疏散撤離雅魯藏布江堰塞湖受災群眾6000多人
空中俯瞰堰塞湖和堰塞體(10月18日攝)。
雅魯藏布江西藏林芝米林縣加拉村堰塞湖抗災救災前線指揮部10月18日介紹,堰塞湖險情發生后,截至目前米林縣、墨脫縣共疏散撤離6000多受災人員,無傷亡報告。
據介紹,10月17日5時許,加拉村下游7公里處無人區、雅魯藏布江左岸山體滑坡,造成江水斷流、水位上漲,形成堰塞湖?;麦w寬150米,長300米,高120米,體量約0.054億立方米;堰塞湖1小時蓄水800萬立方米左右,目前滯蓄水量已超過3億立方米。截至目前,受災6000余人,受影響10000余人。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雅魯藏布江上的堰塞湖和堰塞體(10月18日攝)?!⌒氯A社記者 覺果攝
堰塞湖水持續上漲(10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空中俯瞰加拉村(10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堰塞湖水持續上漲(10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空中俯瞰通往加拉村已淹沒的公路(10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通往加拉村的路被淹(10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湖水淹沒地段,電力部門實施斷電措施,以防意外發生(10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覺果攝
通往西藏林芝米林縣加拉村的道路被水淹沒(10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覺果攝
堰塞體現場圖片(10月1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2018年10月18日,通往西藏林芝米林縣加拉村的道路被堰塞湖水淹沒。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官方18日通報雅魯藏布江米林縣加拉村段堰塞湖災情及抗災救災情況。截至18日13時許,救災人員對事發點沿江上下游人員進行疏散撤離,已疏散撤離6000余人。
10月17日凌晨5時許,西藏林芝市米林縣派鎮加拉村下游7公里處無人區,雅魯藏布江左岸發生山體滑坡。
滑坡造成雅魯藏布江斷流、水位上漲,形成堰塞湖。
相關鏈接
“洪峰過境,我們安全了”——金沙江堰塞湖搶險救災紀實
波羅鄉工作人員在熱多村安置點內的“臨時做飯點”為波羅鄉第一小學學生盛晚飯(10月14日攝)。
10月11日7時許,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與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縣交界處發生山體滑坡,導致金沙江斷流并形成堰塞湖,后自然溢流。10月14日11時許,過流洪峰進入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縣境內。
災情就是命令。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10月11日15時緊急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三省區各級黨委、政府迅速反應,研判災害、轉移群眾,并組織公安、消防、交通、電力、通信等部門緊急參與應急搶險救援、工程排險,以確保群眾生命安全。
新華社記者劉東君攝
這是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熱多村臨時過渡安置點(10月14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劉東君攝
西藏道路搶通人員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海拔4500米左右的高山牧場上搶通道路(10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劉東君攝
相關鏈接
西藏山體滑坡搶險救災便道修通
這是通往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的便道(10月14日無人機拍攝)。
記者15日從西藏自治區公路局昌都公路分局獲悉,經過連續奮戰,施工人員修通了卡貢鄉至波羅鄉8公里可通行大型車輛的便道,這將為大批救災物資運往災區、確保受災群眾過冬提供保障。
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境內發生山體滑坡,形成堰塞湖,波羅鄉部分房屋、農田被淹,群眾被迫轉移至距波羅鄉政府約6公里外的臨時過渡安置點。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工作人員駕駛大型機械在昌都市江達縣的高山牧場上搶通道路(10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工作人員駕駛大型機械在昌都市江達縣的高山牧場上搶通道路(10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工作人員駕駛大型機械在昌都市江達縣的高山牧場上搶通道路(10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工作人員駕駛大型機械在昌都市江達縣的高山牧場上搶通道路(10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這是位于昌都市江達縣海拔4000米的道路搶通臨時保障點(10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相關鏈接
西藏江達縣山體滑坡安置點見聞
這是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一臨時過渡安置點(10月14日無人機拍攝)。
10月11日,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波羅鄉境內發生山體滑坡,阻斷金沙江形成堰塞湖,水位快速上漲,導致波羅鄉部分房屋、農田被淹。災情發生后,各級黨委、政府立即組織群眾迅速轉移。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波羅鄉一臨時過渡安置點內的群眾在放牛(10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波羅鄉一名工作人員在臨時過渡安置點帳篷內給一名兒童喂飯(10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這是在距波羅鄉政府約6公里的一處臨時安置點內拍攝的群眾(10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波羅鄉一臨時安置點內的群眾在燒水做飯(10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
波羅鄉工作人員在臨時過渡安置點內為波羅鄉第一小學學生盛晚飯(10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