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9日,陜西渭南,白水一工地發現大量古幣,共清理發掘古幣920斤、約10萬枚。經初步鑒定,這些古幣多為北宋時期錢幣,初步判斷為一般文物,對研究當地經濟等有一定價值。圖片:視覺中國。文字:華商報
11月9 日中午11 時許,該縣縣城一工地在對地面開挖施工時,發現地下埋藏有大量古幣,立即報警。警方快速趕到現場進行保護。得知這一信息后,市、縣兩級文物部門工作人員立即趕到,并由專業考古人員進行發掘。發掘現場拍攝的照片顯示,這些古幣埋在一個圓形的土坑中。
經過發掘清理,古幣中最早的是唐開元年間的,最晚的為南宋時期,絕大多數都是北宋時期的錢幣。白水縣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趙張鋒介紹,這些古幣數量比較大,一般個人很少持有如此多的錢幣,初步分析可能是當時一個錢莊存放的錢幣,有可能當時遇到戰亂,匆忙之下進行埋藏,但后來再無機會挖出。
經過初步判斷,這些古幣為一般文物,對研究北宋時期白水的經濟文化以及金融發展等有一定價值。目前,這些古幣已被當地文物部門妥善保管。
相關鏈接
洛陽發現西漢大墓 出土大量陪葬器物
10月初,考古人員在洛陽發現一座西漢空心磚券大墓,年代初步判定為西漢中晚期。該墓出土的一件青銅壺里有大量液體,考古人員推測液體可能是西漢時期的美酒。
據介紹,該墓型制較為特殊,由墓道、主墓室、側室、廊道、耳室、墜室6部分組成。工作人員已經清理出墓主人骨架一具,葬具為雙棺,棺內陪葬有大量玉器。主墓室內發現大雁銅燈、銅鏡、耳杯等隨葬品,其中,大雁銅燈在洛陽地區屬首次被發現。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11月7日,考古人員在介紹洛陽發現的西漢大墓的主墓室發掘情況。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這是洛陽發現的西漢大墓棺內的陪葬器物(11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這是洛陽發現的西漢大墓的空心磚(11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這是洛陽發現的西漢大墓出土的盛有液體的青銅壺(11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這是洛陽發現的西漢大墓出土的盛有液體的青銅壺和液體(11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11月7日,考古人員在整理洛陽發現的西漢大墓出土的器物。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這是洛陽發現的西漢大墓的出土器物(11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這是洛陽發現的西漢大墓的出土器物(11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相關鏈接
殷墟婦好文物在安陽展出
在安陽博物館展出的婦好墓出土文物(拼版照片,10月12日攝)。目前,“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里展”正在安陽博物館展出,共展出文物474件。1976年被考古學家發現的婦好墓,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商代后期都城遺址——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在安陽博物館展出的婦好墓出土文物(拼版照片,10月12日攝)。目前,“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里展”正在安陽博物館展出,共展出文物474件。1976年被考古學家發現的婦好墓,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商代后期都城遺址——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10月12日,參觀者在安陽博物館參觀拍攝。目前,“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里展”正在安陽博物館展出,共展出文物474件。1976年被考古學家發現的婦好墓,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商代后期都城遺址——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10月12日,參觀者在安陽博物館拍攝展品。目前,“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里展”正在安陽博物館展出,共展出文物474件。1976年被考古學家發現的婦好墓,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商代后期都城遺址——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在安陽博物館展出的展品“司母辛銅方鼎”(10月12日攝)。目前,“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里展”正在安陽博物館展出,共展出文物474件。1976年被考古學家發現的婦好墓,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商代后期都城遺址——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10月12日,參觀者在安陽博物館觀看展品。目前,“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里展”正在安陽博物館展出,共展出文物474件。1976年被考古學家發現的婦好墓,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商代后期都城遺址——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新華社記者李安攝
10月12日,參觀者在安陽博物館參觀。目前,“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文物安陽故里展”正在安陽博物館展出,共展出文物474件。1976年被考古學家發現的婦好墓,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商代后期都城遺址——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新華社記者李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