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9日,濟南,王美蘭今年64歲,老家在濟陽,來濟南已經很多年。寶華新居是王美蘭與老伴兒袁法君的家,康城花園則是兒子與兒媳婦租的房子,也是兒子兒媳目前的家。圖片作者:易生
2018年11月19日,濟南,大寶和二寶都是2歲9個月上的幼兒園,上了幼兒園后,王美蘭覺得比以往輕松了一些,但有時候也覺得“不好治”、“治不了”。
3年半的時間,大寶和二寶由襁褓嬰兒變成了活潑可愛、蹦蹦跳跳的孩童,對于王美蘭的付出,兒子和媳婦也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不過,高芹芹的服裝店依舊需要早出晚歸,兒子的工作也依然忙碌,王美蘭的“三點一線”還要繼續下去。圖片作者:易生
2018年11月3日,濟南,泉景天沅17層的這個家,三人所處的空間里,這一刻,格外安靜。
在有二寶天天前,這個空間里,大部分的時間,是糖糖與劉承蘭一起度過,3年前,天天出生,大部分的時間,變成了三人時光。圖片作者:易生
2018年11月3日,濟南,爬爬墊挨著沙發,沙發上,8歲的大寶糖糖捧著手機,手機里是一個小游戲,糖糖看得很投入。圖片作者:易生
2018年11月3日,濟南,劉承蘭是山東泰安人。李云峰是獨生子,在濟南工作生活娶妻,等媳婦一懷孕,劉承蘭就來到了濟南,照顧媳婦,幫李云峰打理家庭。圖片作者:易生
相關鏈接
生孩子有多疼? 讓男士三八節體驗分娩之痛
2018年3月8日,“三八”婦女節,山東煙臺大悅城提供了一臺“分娩體驗儀”供男士免費體驗,讓他們體驗女性分娩時的陣痛,了解女性分娩時的忍耐與艱辛。
2018年3月8日,一名男士在山東煙臺大悅城通過“分娩體驗儀”感受“分娩”時的陣痛。
2018年3月8日,一名男士在山東煙臺大悅城通過“分娩體驗儀”感受“分娩”時的陣痛。
2018年3月8日,一名男士在山東煙臺大悅城通過“分娩體驗儀”感受“分娩”時的陣痛。
相關鏈接
來自“愛心媽媽”的問候
11月16日,劉和平在市場買菜,準備為南昌市第十七中學西藏班的學生準備午餐。劉和平經常邀西藏班的學生到家里吃飯,品嘗她的拿手菜。今年64歲的劉和平是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區塘山鎮上坊路社區居民。為了讓在這里學習的西藏班學生感受家的溫暖,自2010年開始,劉和平和當地社區居民組成“愛心媽媽志愿服務團”,經常去看望和陪伴藏族學生,讓遠離父母的孩子不再孤單。談起建立“愛心媽媽志愿服務團”的緣起,劉和平說,早年丈夫在新疆工作,自己也常常前去探親,與當地的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如今,通過這個服務團的愛心工作,不僅讓遠離家鄉的孩子有了家的感覺,自己也好像年輕了很多。目前,“愛心媽媽志愿服務團”成員已超過100人,共幫扶了4000余名在南昌學習的藏族學生。未來,劉和平希望能有更多的愛心人士加入服務團,為藏族孩子送去更多的關愛。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11月16日,劉和平在家中洗菜。當日是南昌市第十七中學西藏班學生到她家聚餐的日子。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11月16日,南昌市第十七中學西藏班的學生來到劉和平(后排右四)家中吃飯。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11月16日,在南昌市第十七中學宿舍,劉和平(右二)為一名西藏班學生梳頭。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11月16日,劉和平和南昌市第十七中學西藏班的學生一起洗衣服。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11月16日,劉和平(左二)與南昌市第十七中學西藏班學生聊天。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11月16日,南昌市第十七中學西藏班的學生通過照片給“愛心媽媽”劉和平(左一)介紹家中情況。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11月16日,南昌市第十七中學西藏班的學生為劉和平(中間紅衣者)及“愛心媽媽志愿服務團”成員表演彈唱。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