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舉行的“南京花”研究成果發布會上,該所副研究員傅強展示“南京花”復原圖。 電影《侏羅紀公園》或許該改改了——與侏羅紀恐龍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蘇鐵、桫欏,還應該加上一抹亮色——鮮花。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12月18日,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舉行的“南京花”研究成果發布會上,該所研究員王鑫在展示“南京花”與現代花朵的對比圖片。 電影《侏羅紀公園》或許該改改了——與侏羅紀恐龍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蘇鐵、桫欏,還應該加上一抹亮色——鮮花。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員展示“南京花”化石剖開后的兩面。 電影《侏羅紀公園》或許該改改了——與侏羅紀恐龍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蘇鐵、桫欏,還應該加上一抹亮色——鮮花。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員展示一塊“南京花”化石。 電影《侏羅紀公園》或許該改改了——與侏羅紀恐龍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蘇鐵、桫欏,還應該加上一抹亮色——鮮花。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鑫(左)、副研究員傅強在整理“南京花”化石。 電影《侏羅紀公園》或許該改改了——與侏羅紀恐龍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蘇鐵、桫欏,還應該加上一抹亮色——鮮花。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員展示一塊“南京花”化石。 電影《侏羅紀公園》或許該改改了——與侏羅紀恐龍同框的,除了高大的蘇鐵、桫欏,還應該加上一抹亮色——鮮花。 由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領銜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新近在南京東郊發現了200多塊遠古化石花的標本。研究表明,這些花朵生活的年代距今至少有1.74億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最古老的花朵化石,它們的發現將被子植物的起源時間前推大約5000萬年。科研人員將之命名為“南京花”。相關研究成果18日發表在生命科學領域知名刊物《電子生命》上。 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相關鏈接
陜西考古發現戰國時期大型祭祀遺址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陜西考古研究院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考古隊,近日在陜西省陳倉區發現了戰國時期的吳山祭祀遺址。從遺址規模和出土的器物考古人員推斷,這座遺址可能為歷史文獻上記載祭祀炎帝的“吳陽下畤”。
新華社記者都紅剛攝
位于陳倉區新街廟鎮吳山東路的祭祀遺址(12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都紅剛攝
12月7日拍攝的吳山祭祀遺址內發掘的車馬祭祀坑局部。 新華社記者都紅剛攝
吳山祭祀坑內出土的祭祀用的青銅車軎(12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都紅剛攝
吳山祭祀坑內出土的祭祀用的男女玉人(左為男,右為女,攝于12月7日)。 新華社記者都紅剛攝
吳山祭祀遺址內出土的鐵鍤農具(12月7日攝)。 新華社記者都紅剛攝
相關鏈接
成都東漢家族墓群發現“搖錢樹”
這是發掘的編號M3東漢墓全景(11月15日攝)。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1月15日公布,該單位于今年10月在成都市成華區發掘了4座東漢早中期墓,其中一座發現隨葬“搖錢樹”。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11月15日,工人在發掘現場作業。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1月15日公布,該單位于今年10月在成都市成華區發掘了4座東漢早中期墓,其中一座發現隨葬“搖錢樹”。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11月15日,工人正在清理出土的磚塊。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1月15日公布,該單位于今年10月在成都市成華區發掘了4座東漢早中期墓,其中一座發現隨葬“搖錢樹”。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這是發掘的編號M3東漢墓墓道(11月15日攝)。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1月15日公布,該單位于今年10月在成都市成華區發掘了4座東漢早中期墓,其中一座發現隨葬“搖錢樹”。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這是發掘的隨葬“搖錢樹”底座(11月15日攝)。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1月15日公布,該單位于今年10月在成都市成華區發掘了4座東漢早中期墓,其中一座發現隨葬“搖錢樹”。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11月15日,考古人員在演示電腦制作的墓地三維圖。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1月15日公布,該單位于今年10月在成都市成華區發掘了4座東漢早中期墓,其中一座發現隨葬“搖錢樹”。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這是發掘的隨葬品(11月15日攝)。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1月15日公布,該單位于今年10月在成都市成華區發掘了4座東漢早中期墓,其中一座發現隨葬“搖錢樹”。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這是發掘的隨葬品(11月15日攝)。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11月15日公布,該單位于今年10月在成都市成華區發掘了4座東漢早中期墓,其中一座發現隨葬“搖錢樹”。
新華社記者劉坤 攝
相關鏈接
龐貝古城發現珍貴壁畫“麗達與天鵝”
2018年11月21日訊,意大利龐貝考古公園方面19日說,考古學家近日在龐貝古城第五區發現一幅罕見壁畫,上面描繪的是古希臘神話“麗達與天鵝”的場景。據介紹,壁畫描繪的是古希臘神話“麗達與天鵝”的場景,講述了宙斯化作一只天鵝引誘斯巴達國王廷達瑞俄斯之妻麗達的故事。
該壁畫色彩豐富,表現直白,盡管這在古羅馬時代開放的藝術表達中并不稀奇,但這幅壁畫仍被認為是龐貝古城“獨一無二的發現”。
公元79年,意大利維蘇威火山爆發,位于其山腳下的古羅馬城市龐貝被掩埋在4到6米深的火山灰之下。龐貝古城是意大利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古羅馬城市遺址,也是該國人氣最高的旅游勝地之一,199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以色列小鎮發掘出24枚稀有古幣 穿越千年
其中包括18枚法蒂瑪第納爾(Fatimid dinars),是當時的標準貨幣(909-1171)。
以及6枚拜占庭硬幣,其中包括5枚可追溯到拜占庭皇帝邁克爾七世杜卡斯(1071-1078)時代。
以色列地中海小鎮凱撒利亞。
相關鏈接
埃及新發現2300年前的木乃伊,面容似悟空
2018年11月28日訊,埃及古物部發布的照片顯示,埃及考古學家在開羅南部的金字塔建筑群中發現了可以追溯到2300多年前的木乃伊。
埃及古物部在一份聲明中稱,在代赫舒爾阿蒙尼米哈特二世的金字塔東南部地區工作的埃及考古小組發現了許多許多古代墓葬,內有8具棺材。
考古學家在開羅南部的金字塔建筑群中發現了可以追溯到2300多年前的木乃伊。
相關鏈接
埃及盧克索挖出新墓穴 考古學家現場“開棺見尸”
當地時間2018年11月24日,埃及盧克索,考古學家在當地發掘出一處墓穴,在其中發現石棺、木乃伊等文物,時間可追溯至公元前4-7世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2018年11月24日,埃及盧克索,考古學家在當地發掘出一處墓穴,在其中發現石棺、木乃伊等文物,時間可追溯至公元前4-7世紀。
當地時間2018年11月24日,埃及盧克索,考古學家在當地發掘出一處墓穴,在其中發現石棺、木乃伊等文物,時間可追溯至公元前4-7世紀。
當地時間2018年11月24日,埃及盧克索,考古學家在當地發掘出一處墓穴,在其中發現石棺、木乃伊等文物,時間可追溯至公元前4-7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