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拖布卡鎮的“五朵金花”在大山中的種植基地留影(從右至左:劉榮津、馬關琴、徐慶、陳應蘭、賀傳玉)。
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是國家級貧困區縣之一,大山深處的東川區拖布卡鎮貧困面廣,成為該區脫貧攻堅的“硬骨頭”。近年來,拖布卡鎮有5名女同志成為扶貧路上的“五朵金花”。徐慶開墾荒灘種植火龍果,為大荒地村30余戶村民創造就業增收的機會;馬關琴飼養茶花土雞帶動1000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陳應蘭帶領群眾種出玫瑰茄,擔起鎮里扶貧辦公室重任;劉榮津從自己的家鄉引進5000只竹鼠進大山,拓展產業致富路;賀傳玉一人挑起扶貧數據管理半邊天?! ⌒氯A社記者 楊宗友 攝
12月17日,徐慶在展示自己公司種植的火龍果。徐慶種植的火龍果出名,人又長得秀氣,被稱為“小龍女”。徐慶曾經在昆明某雜志社當過編輯,做過生意,生活舒適。2013年,徐慶來到東川投資,把大荒地村泥石流荒灘變成綠洲,2017年種植火龍果300畝獲得豐收。村民們把土地統一出租,除了收取地租外,還在徐慶的果園里打工掙錢。同時,村民把產業扶貧資金入股徐慶的公司,每年參與分紅。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12月17日,徐慶在自己的種植基地介紹火龍果的情況。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12月17日,馬關琴在自己的土雞放養基地?!安杌ㄏ勺印瘪R關琴以飼養茶花土雞而得名。10年前,從昆明市畢業的馬關琴沒有選擇留在城市工作,帶著自己所學的獸醫專業知識回到大山深處的家鄉創業養殖“茶花土雞”。2015年,馬關琴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義務為群眾培訓養殖技術。2017年10月,拖布卡鎮“茶花土雞”扶貧基地成立,年出欄土雞10余萬只,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000余戶脫貧增收。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12月18日,馬關琴(中)在雞苗育雛基地與工人交流。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12月17日,馬關琴在網上查看土雞銷售數據。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12月17日,陳應蘭(右)走訪布卡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八花家庭。陳應蘭出生在金沙江畔的奚家坪村,中專畢業后放棄城市生活,回到家鄉當選為村干部,帶領鄉親尋找致富路。2013年,她頂著壓力引進玫瑰茄種植,在金沙江泥石流荒灘上種出400畝,使昔日的“空殼村”變成產業村、鮮花村。由于玫瑰茄種植帶動鄉親致富,她被群眾親切地稱為“玫瑰公主”。后來陳應蘭考入公務員隊伍,在扶貧干部選拔中被選為鎮扶貧辦專職副主任,走村入戶為貧困家庭出主意想辦法,熱心為群眾服務。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12月17日,陳應蘭(前)在接聽幫扶戶的情況反映。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12月17日,陳應蘭(左)和同事核對貧困群眾資料。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12月16日,劉榮津在養殖場的大山中留影。劉榮津當年從貴州遠嫁到拖布卡山里,舅舅送她20對竹鼠作為“嫁妝”。劉榮津和丈夫從飼養竹鼠白手起家,經過8年的艱苦創業,如今已成為村里的養殖大戶,致富帶頭人,帶動周邊的群眾和建檔立卡貧困戶養殖。除了竹鼠外,劉榮津還飼養了200余只豪豬。依托精準扶貧政策,發動農戶參與入股,逐步擴大養殖場規模,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劉榮津心地善良,勤勞能干,逐步在村里取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村民稱她為“竹鼠姐姐”。 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